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对称的社会距离——对苏州市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关系网络和社会距离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张海辉
导 师: 李强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社会距离 不对称 社会网络 量表
分类号: C912.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57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2003年苏州市人口流动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本地人和外地人角度分析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研究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推进。第一、设计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社会距离进行有效测量的博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和反转的社会距离量表。第二、从本地人和外地人双向对社会距离进行全面分析,弥补以往单向度社会距离研究之不足。第三、将弱关系网络引入社会距离分析,从社会网络角度对社会距离进行分析的阐述。第四、采用逐户列举人数建立的抽样框,多阶概率比的抽样方法,降低抽样框的误差对样本代表性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社会距离是不对称的,外地人感受到的社会距离比本地人对外地人的社会距离更大,更集中。本研究受移民研究的多层次范式启发,从社会地位、社会空间、社会网络三个角度提出并验证了下列四个研究假设。假设一、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距离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的社会距离比男性更大,更集中。本地人的社会距离与教育水平、职业声望呈负相关,外地人的社会距离与收入、住房满意度呈负相关。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中受到压抑更多,他们的社会距离相对更大。假设二、居住空间表达了政治经济秩序对社会距离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证明,比较居委会和村委会两种社会管理方式,居委会管理下的外地人感受到的社会距离更大,村委会管理下的本地人对外地人的社会距离更大。居住形态、外来人口聚居情况也对社会距离产生影响。假设三、工具性关系缩小了社会距离,情感投入关系也缩小社会距离。研究证明,工具理性关系与社会距离负相关。弱关系网络中的投入情感对本地人社会距离没有影响,但减少了外地人的社会距离。假设四、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和社会距离负相关。数据分析证明,关系网络规模越大,社会距离越小。

全文目录


第1章 文献回顾  9-24
  1.1 社会距离概念的提出  9-10
  1.2 社会距离的测量  10-13
    1.2.1 博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10-11
    1.2.1 反转的社会距离量表  11-13
  1.3 国外社会距离研究回顾  13-16
    1.3.1 空间阶层化与社会距离  13-14
    1.3.2 社会地位与社会距离  14
    1.3.3 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社会距离观点  14
    1.3.4 文化对于社会距离的影响  14-15
    1.3.5 社会距离实证研究  15-16
  1.4 国内社会距离及其相关研究  16-20
    1.4.1 社会距离研究  16-17
    1.4.2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距离的相关研究  17-20
      1.4.2.1 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关系研究  17-19
      1.4.2.2 歧视和认同研究  19-20
  1.5 社会网络理论  20-24
    1.5.1 社会网络理论  20-21
    1.5.2 社会网络理论与移民研究  21-24
第2章 研究框架  24-32
  2.1 问题的提出  24-25
  2.2 研究假设  25-27
    2.2.1 社会经济地位假设  25-26
    2.2.2 居住空间假设  26
    2.2.3 社会网络假设  26-27
  2.3 变量及其操作化  27-30
    2.3.1 社会距离量表  27-28
    2.3.2 社会经济地位指标  28-30
    2.3.3 居住空间指标  30
    2.3.4 自我中心网络指标  30
  2.4 研究方法  30-32
    2.4.1 研究方法  30-31
    2.4.2 抽样方法  31-32
第3章 社会距离量表及其检验、分析  32-39
  3.1 样本及其代表性  32-33
  3.2 社会距离量表  33-39
    3.2.1 量表检验  33-37
    3.2.2 量表强度结构的修正  37-38
    3.2.3 不对称的社会距离  38-39
第4章 不对称社会距离的比较研究  39-60
  4.1 社会经济地位  39-43
    4.1.1 性别与年龄  39-41
    4.1.2 社会经济指标  41-43
  4.2 居住空间  43-47
  4.3 关系网络及其作用  47-60
    4.3.1 社会网络特征  47-49
    4.3.2 网络类型与社会距离  49-56
    4.3.3 网络构成与社会距离  56-60
第5章 结 论  60-68
  5.1 不对称的社会距离  60-61
  5.2 社会距离不对称性产生的原因  61-66
    5.2.1 弱势群体社会距离问题  61-63
    5.2.2 居住空间的政治经济秩序对社会距离的影响  63-64
    5.2.3 一个新的解释变量:社会网络  64-66
  5.3 社会转型与不对称的社会距离  66-68
参考文献  68-74
致谢、声明  74-75
附录 社会距离与社区生活问卷  75-80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0

相似论文

  1.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2. 可连续调频调幅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研制,TM464
  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4.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5. 私募基金的最优投资规模,O224
  6.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7. 中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研究,F832.6
  8. 硒催化羰基化合成不对称脲类化合物的研究,O643.32
  9. 单胺和二胺类手性席夫碱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O621.3
  10. 昏迷量表及脑电图分级与昏迷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R741.044
  11.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应用和改良的初步研究,R743.3
  12. 痴呆评估量表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的评价,R749.1
  13. 不同类型认知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初步探讨,R749.1
  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G206
  15.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R-4
  16.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形态学研究,Q954
  17.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的形态学,Q954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研究,R749.3
  19. 不对称催化磺酰胺基取代反应,O621.25
  20.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域下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21. 一种FFTT非对称加解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P309.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