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韧性角度下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

作 者: 张旭良
导 师: 张雅明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韧性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在校大学生韧性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特点,并且比较不同韧性个体在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CD—RISC中文版、压力性事件多维度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某大学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进行测量。根据韧性和压力得分,提出韧性指数概念,将大学生分为高中低韧性个体,对比其在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求出韧性、压力、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进而建立韧性、压力、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其中韧性、问题解决、求助和自责得分进入回归方程,能够对心理健康起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韧性、压力、应付方式和自测健康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一年级同二、三年级的差异上(除压力和合理化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差异显著)。积极变量(韧性、求助、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消极变量(逃避、幻想)一年级显著低于二、三年级。2、高、中、低韧性个体在问题解决、幻想两种应付方式和自测健康的各个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韧性指数越高,问题解决得分、心理健康得分和社会健康得分越高,而幻想得分越低。3、韧性同积极的应付方式(问题解决、求助)呈显著正相关,同消极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韧性同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呈显著正相关。韧性同压力不存在显著相关。4、压力同心理健康和自测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同社会健康相关不显著。积极的应付方式同自测健康的各个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应付方式同自测健康的各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5、韧性、自责、求助和问题解决进入自测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回归方程,能对自测健康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应付方式(自责、求助、问题解决)在韧性对自测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引言  11-13
第1章 文献综述  13-28
  1.1 韧性的文献综述  13-19
    1.1.1 韧性研究的兴起  13-14
    1.1.2 韧性的概念和内涵  14-15
    1.1.3 韧性的作用机制和模型  15-17
    1.1.4 韧性的研究方法  17-19
    1.1.5 大学生韧性的相关研究  19
  1.2 压力的文献综述  19-24
    1.2.1 压力的定义  19-20
    1.2.2 压力的概念模型  20-21
    1.2.3 压力的分类  21-22
    1.2.4 压力的评估  22
    1.2.5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22-23
    1.2.6 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23-24
  1.3 应对方式的文献综述  24-28
    1.3.1 应对的内涵  24
    1.3.2 关于应对的理论观点  24-25
    1.3.3 应对策略和方式分类  25-26
    1.3.4 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  26-27
    1.3.5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7-28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28-30
  2.1 问题提出  28
  2.2 研究假设  28-30
第3章 研究方法  30-33
  3.1 被试情况  30
  3.2 研究工具  30-32
    3.2.1 CD—RISC中文版  30
    3.2.2 压力性事件多维度评估量表  30-31
    3.2.3 应付方式问卷  31
    3.2.4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31-32
  3.3 研究过程  32
  3.4 数据分析  32-33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33-45
  4.1 大学生韧性得分、压力事件得分、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的总体情况  33-35
    4.1.1 韧性量表不同维度的得分情况  33-34
    4.1.2 大学生韧性得分、压力事件得分、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的总体情况  34-35
  4.2 大学生韧性得分、压力事件得分、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的差异情况  35-41
    4.2.1 大学生韧性得分、压力事件得分、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的性别差异  35-36
    4.2.2 韧性不同维度的性别差异情况  36-37
    4.2.3 大学生韧性得分、压力事件得分、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的年级差异  37-38
    4.2.4 韧性指数的赋值情况  38-39
    4.2.5 不同韧性指数个体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的差异比较  39-41
  4.3 大学生韧性、压力、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之间的相关分析  41-42
  4.4 大学生韧性、压力、应对方式对自测健康的回归分析  42-43
  4.5 应付方式在韧性对自测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检验  43-45
第5章 讨论与研究中的不足  45-51
  5.1 讨论  45-50
    5.1.1 大学生韧性、压力、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总体情况的讨论  45-47
    5.1.2 大学生韧性、压力、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差异比较的讨论  47-48
    5.1.3 大学生韧性、压力、应对方式和自测健康相关分析的讨论  48-49
    5.1.4 大学生韧性、压力、应对方式对自测健康的回归分析的讨论  49-50
  5.2 研究中的不足  50-51
    5.2.1 应对评定的方法学问题  50
    5.2.2 关于取样方面  50
    5.2.3 应用方面  50-51
第6章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5
附录  55-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5.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6.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8.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9.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1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2.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3.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4.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5.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6.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8.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20.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21.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