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铁路旅客枢纽站站房改造设计初探

作 者: 李竹
导 师: 魏宏杨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铁路旅客枢纽站 矛盾 可行性 改造设计原则 改造设计纂要 人性化设计
分类号: U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47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呈加速增长,世纪之交加入世贸组织,更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各方面的讯息都显示出作为城市大门的铁路旅客站的更新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国内各大城市在新建了现代化的铁路旅客车站的同时,更多的着手于既有旅客站的更新改造工程,铁路旅客站中的小型站和中型站因为规模不大、涉及因素不多,其异地搬迁和就地重建可能性比较大;而铁路旅客枢纽站则因为存在年代久远、受用地局限、与城市的敏感关系等诸多因素,往往只能采用就地改造的方式。由于铁路旅客枢纽站改造在国内刚刚起步,尚处摸索阶段,属于较新的课题。为此,特将铁路旅客枢纽站的改造作为研究的内容,依据铁路旅客站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针对现存的缺陷与不足;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结合国内的具体实际,分析现存的矛盾问题,探讨改造的可行性,提出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全文大致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途径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思路展开: 首先通过对国外与国内的铁路旅客站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我国现有铁路旅客枢纽站现状和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继而通过大量调研搜集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指出在铁路旅客站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亟待改造更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接着对铁路旅客枢纽站更新改造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比较筛选,分析缘由,最终将重点落在铁路旅客枢纽站的就地改造可行性探讨。 然后对铁路旅客枢纽站改造设计从设计理论的高度,进行设计原则的建构归纳,以期对改造设计起到“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最后对旅客枢纽站改造设计中的一些具体处理手法、方式、甚至构造设计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使之对铁路旅客枢纽站改造设计有一定的时间价值和参考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2
图表目录  12-18
1 引言  18-22
  1.1 缘起及研究背景  18-19
  1.2 研究内容  19
  1.3 研究方法  19-20
  1.4 研究框架  20-22
2 铁路旅客站的历史沿革  22-30
  2.1 铁路旅客站的产生  22
  2.2 国外铁路旅客站的变迁  22-24
    2.2.1 铁路旅客站与城市的发展  22-23
    2.2.2 铁路旅客站与城市的变迁  23
    2.2.3 铁路旅客站与城市的整治  23-24
  2.3 国内铁路旅客站的发展与现状  24-30
    2.3.1 清朝末期及民国时期  24-25
    2.3.2 新中国成立后  25-27
    2.3.3 改革开放以后  27-28
    2.3.4 世纪之交  28-30
3 我国铁路旅客枢纽站面临的矛盾  30-46
  3.1 站址与城市发展  30-33
    3.1.1 占用有限的城市用地  30-31
    3.1.2 与城市规划冲突  31-32
    3.1.3 割裂城市新旧区之间的联系  32-33
  3.2 站房规模与客流变化  33-35
    3.2.1 旅客出行量的变化  33-34
    3.2.2 客流构成的变化  34
    3.2.3 客流变化的时间性  34-35
  3.3 空间功能与社会需求  35-38
    3.3.1 安检口  35-36
    3.3.2 海关关口  36
    3.3.3 休闲候车厅  36-37
    3.3.4 临时医疗监护隔离区  37
    3.3.5 站内的商业空间  37-38
  3.4 交通流线与出行方式  38-43
    3.4.1 公共换乘交通工具的转变  38-39
    3.4.2 旅客出行习惯的转变  39-40
    3.4.3 站前广场的流线状况  40-41
    3.4.4 站房布局与流线  41-42
    3.4.5 站房内的流线状况  42
    3.4.6 铁路运输方式的转变  42-43
  3.5 空间品质与人性关怀  43-46
    3.5.1 无障碍建筑设计的不足  43
    3.5.2 站房内不良的换气通风  43
    3.5.3 缺乏必要的节能措施  43-44
    3.5.4 便民服务设施的缺乏  44
    3.5.5 舒适的视觉环境的忽视  44-45
    3.5.6 缺乏文脉认同感  45-46
4 铁路旅客枢纽站站房改造的可行性  46-56
  4.1 异地搬迁与就地改造  46-50
    4.1.1 慎重选择异地搬迁方式  46-47
    4.1.2 异地搬迁后对原有站房及站场的再利用  47-49
    4.1.3 异地搬迁后对新址周围地区的意义  49
    4.1.4 就地改造的发生依据  49-50
  4.2 就地重建与就地改造  50-53
    4.2.1 就地重建期间的运营问题  50-51
    4.2.2 就地改造期间的运营问题  51-52
    4.2.3 就地改造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52-53
  4.3 就地改造的社会效益  53-56
    4.3.1 城市交通结构  53
    4.3.2 城市功能结构  53-54
    4.3.3 社会文化  54
    4.3.4 城市风貌  54-56
5 铁路旅客枢纽站站房改造设计的原则  56-78
  5.1 利用主体结构  56-58
    5.1.1 原有铁路旅客枢纽站房结构及其特点  56
    5.1.2 原有站房空间的可利用性  56-57
    5.1.3 建构方式的革新  57-58
  5.2 扩大空间容量  58-61
    5.2.1 站房空间容量设计的依据  58-59
    5.2.2 旅客站房的能力范畴  59-60
    5.2.3 可进行扩容的空间  60-61
    5.2.4 创造可调节的弹性空间  61
  5.3 调整功能布局  61-67
    5.3.1 铁路旅客枢纽站的基本功能布局  61-63
    5.3.2 铁路旅客枢纽站的职能综合化趋势  63-64
    5.3.3 铁路旅客枢纽站客运延伸服务  64-65
    5.3.4 新增功能与原有功能布局之间的整合  65-67
    5.3.5 满足不断更新的建筑规范要求  67
  5.4 整合交通流线  67-72
    5.4.1 合理组织站房内部交通流线  67-70
    5.4.2 站前广场交通流线的整合  70-71
    5.4.3 进出站方式  71-72
  5.5 提高空间品质  72-75
    5.5.1 安全、快捷的交通联系  72-73
    5.5.2 轻松、和谐的视觉环境  73
    5.5.3 舒适、人性的候车环境  73-74
    5.5.4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媒  74
    5.5.5 明确、流畅的空间导向  74-75
  5.6 反映地域特征  75-78
    5.6.1 建筑文脉的表达  75
    5.6.2 地域气候的反映  75
    5.6.3 站场地形的利用  75-78
6 铁路旅客枢纽站站房改造设计纂要  78-118
  6.1 地下空间的利用  78-84
    6.1.1 拓展站房及广场的地下空间  78-80
    6.1.2 客运站场地下化  80-82
    6.1.3 线下式铁路旅客站  82
    6.1.4 与城市地下交通的联系  82-84
  6.2 地上空间的利用  84-92
    6.2.1 线上式铁路旅客站  84-86
    6.2.2 地面客运站场的改扩建  86-90
    6.2.3 高架候车厅的加建  90-91
    6.2.4 站前广场地上空间的立体化  91-92
  6.3 造型的改造趋势  92-104
    6.3.1 时代的反映  92-97
    6.3.2 文脉的传承  97-101
    6.3.3 地域气候与生态、节能  101-103
    6.3.4 反映交通建筑特征  103-104
  6.4 站房内部流线、功能的合理布置  104-112
    6.4.1 站房内流线的合理组织  104-108
    6.4.2 对站房内“瓶颈”空间的建议  108-109
    6.4.3 站房内商业空间的布局调整  109-110
    6.4.4 适应现代管理模式的售票厅布局  110
    6.4.5 与机场日益紧密的联系  110
    6.4.6 无障碍设施的补充  110-112
  6.5 站前广场交通流线的重新组织  112-118
    6.5.1 “高进低出”的进出站模式  112-113
    6.5.2 人车流的空间分离  113-114
    6.5.3 停车楼空间的改进  114-118
7 铁路旅客枢纽站站房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118-134
  7.1 成都铁路旅客站的现状  118-120
  7.2 成都铁路旅客站存在的问题  120-121
  7.3 成都铁路旅客站站房改造对策  121-123
  7.4 成都铁路旅客站站房改造设计方案附图  123-134
8 结语  134-136
致谢  136-138
参考文献  138-140
附录  140-142

相似论文

  1. 农村失地妇女的就业状况研究,F249.2
  2.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视角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631.42
  3. 天津开发区A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F426.82
  4.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5. 中国城市社区矛盾冲突问题研究,D669.3
  6. 试论武术“打练结合”之重要性与可行性,G852
  7.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8. W公司X产品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F426.72
  9. 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法理分析,D924.3
  10.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F542
  11.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F323.8
  12. 杜牧僧寺诗研究,I207.22
  13. 交叉、融合与创新,J52
  14. 苏州市学生营养餐可行性研究,G478
  15. 呼伦贝尔市小学体育课增设短式网球的可行性趋势研究,G845
  16.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7. SGBY公司转炉烟气净化回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F426.31
  18. 微藻DHA在几种烘焙产品中的应用,TS202.3
  19.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娱乐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TB472
  20. 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需求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U491.14
  21. 毛泽东矛盾观与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之比较研究,B565.59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铁路运输管理工程 > 车站及枢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