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种杜鹃花科植物中二萜毒素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 者: 汪伟光
导 师: 李蓉涛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杜鹃花科 美丽马醉木 碎米花 木藜芦烷型二萜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对两种杜鹃花科植物(Ericaceae),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 (Wall) D. Don.)和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 Franch)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测定了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的相关免疫活性。杜鹃花科植物中有毒种类较多,前人研究发现该科有毒植物中含有一类特征性的木藜芦烷型二萜毒素,主要集中于马醉木属(Pieris)、杜鹃花属(Rhodondendron)、南烛属(Lyonia)、木藜芦属(Leucothoe)和山月桂属(Kalmia)。具有杀虫、拒食、抗生育、降血压、减慢心律、镇痛、兴奋平滑肌、极化激活细胞膜、抗肿瘤等作用。迄今为止,已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出二萜类化合物130余个,主要为四种骨架类型,即5/7/6/5骈环的木藜芦烷型(grayanane),6/6/6/5环结构的木藜芦烷酚型(leucothane),10/6/5大环结构的木藜芦烷酚型(grayanol)和5/8/5/5环骨架的山月桂型(kalmanol)。其中以木藜芦烷型二萜为主,约有100余个,leucothane型和kalmanol型较少,有20余个,尤其是grayanol型,目前只在天然产物中发现了4个该骨架类型的化合物。在对美丽马醉木的化学成分研究中,我们一共分从中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8为新化合物。Pierisformosines K-P(1-6)为新的木藜芦烷型二萜,均在C-15位发生了不同程度地氧化取代。同时Pierisformosines M-P (3-6)在C-3和C-4之间发生了裂环,并在C-3和C-10之间形成了一个五元内酯环,较为少见的是在化合物3和4的C-4与C-19之间形成了三元氧环。GrayanotoxinⅩⅫ(7)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4个木藜芦烷酚型二萜,为杜鹃花科植物几种不同骨架类型二萜相互转化的中间体。化合物8为从该种中分离得到的第一个二糖化合物。其他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AsebotoxinⅣ(9), Grayanotoxin-Ⅰ(10), Grayanotoxin-Ⅲ(11), Pierisformosin B(12), AsebotoxinⅧ(13), AsebotoxinⅤ(14),5,6-异丙叉氧基木藜芦毒素-Ⅰ(15),5,6-异丙叉氧基木藜芦毒素-V(16),Oleanolic acid(17), ursolic acid(18),β-sitosterol(19), Bayogenin(20), Arjunolic acid(21),(2S,3R)-ent-catechin(22),2’,4-dihydroxy-4’-methoxy-6’-O-β-gluco pyranoside dihydrochalcone (23), bis-8,8’-catechiny-lmethane(24), epicatechin-(2β→O→7,4β→8)-ent-epicatechin(25), proanthocyanidin A-1(26), Benzyl o-β-D-glucopyrano side(27),2-Hydroxybenzylβ-D-glucopyranoside(28),2,6-dimethoxy-4-hydroxyphenol 1-o-β-D-glucopyranoside(29)。从碎米花杜鹃中,共分离鉴定了1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30),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31),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吡喃糖苷(32),落新妇苷(3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O-a-L-鼠李吡喃糖苷(34),柚皮素(35),(2S)-5,7,4’-三羟基-8-甲基黄烷酮(36),epicatechin-(2β→O→7,4β→8)-ent-epicate chin(37), proanthocyanidin A-1 (38), bis-8,8’-catechiny-lmethane(39), (2S,3R)-ent-cate chin(40),表儿茶素(41),ursolic acid(42),β-sitosterol(43),4-(2-hydroxyethyl)phenol (44), (-)-lyon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 (45)。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化合物37,38,3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单独或者协同非特异性丝裂原(ConA或LPS)作用均能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P<0.01或P<0.001)。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杜鹃花科植物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及谱学特征  11-22
  1.1 前言  11-12
  1.2 杜鹃花科植物中二萜的基本骨架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12-13
  1.3 杜鹃花科中已经发现的二萜化合物  13
  1.4 结构特征以及取代基  13
  1.5 木藜芦烷型二萜的谱学特征  13-20
    1.5.1 紫外光谱  13
    1.5.2 红外光谱  13-18
    1.5.3 核磁共振光谱  18-20
    1.5.4 质谱信号  20
  1.6 杜鹃花科中几类二萜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初探  20-22
第二章 美丽马醉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22-56
  2.1 引言  22
  2.2 实验部分  22-27
    2.2.1 实验仪器  22-23
    2.2.2 实验材料  23
    2.2.3 实验原理  23-24
    2.2.4 实验方法和结果  24-25
    2.2.5 试验流程图  25-27
  2.3 结果与讨论  27-48
    2.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7-47
    2.3.2 讨论  47-48
  2.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48-56
第三章 碎米花杜鹃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56-70
  3.1 引言  56
  3.2 碎米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  56-61
    3.2.1 实验仪器  56
    3.2.2 实验材料  56-57
    3.2.3 实验原理  57-58
    3.2.4 实验方法和结果  58-60
    3.2.5 实验流程图  60-61
  3.3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61-67
  3.4 部分化合物对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67-70
    3.4.1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研究  67
    3.4.2 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  67
    3.4.3 小鼠脾淋巴细胞给药  67
    3.4.4 化合物Ⅷ,Ⅸ,Ⅺ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67-68
    3.4.5 结果与讨论  68-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7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77

相似论文

  1. 两种綟木亚科有毒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2. 杜鹃花菌根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S685.21
  3. 三种杜鹃属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S685.21
  4. 杜香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5. 甘肃省杜鹃花科植物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Q941
  6. 凤庆鸡血藤和碎米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7. 云南晚第三纪化石木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Q914
  8. 天然黄酮苷灯盏花甲素的合成研究,R284.1
  9. 泽泻和土茯苓的提取工艺与降血尿酸作用研究,R284
  10.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11.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12.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13.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14.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R284
  15.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16.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17.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18. 海蓬子脂溶性成分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R284.1
  19. 麦冬高异黄酮和杜英生物碱的研究,R284.1
  20. 长春花吲哚生物碱检测的方法及其分离纯化,R284
  21.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