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

作 者: 姚剑波
导 师: 周士敏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一事不再理原则 刑事诉讼 原则研究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审判监督程序 多元价值 申诉制 司法体系 诉讼立法 通称为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2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已于1998年加入《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4 条第7项规定:任何人已依一国的法律及刑事诉讼程序被最后定罪或宣告 无罪者,不得就同一犯罪再予审判或惩罚。该规则通称为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各国司法体系中对该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在我国刑事 诉讼立法上并无明确规定一事不再理原则。因此,对于这项原则的研究有 助于对公约的理解和公约义务的履行。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比较法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渊源 和演变,分析和论证现代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所负载的主要功能及其 理论基础,以及在现代刑事诉讼多元价值:自由、安全和效率的影响下, 一事不再理原则在适用中的调整和平衡。 本文的第二部分从我国申诉制度的传统入手,分析了在我国刑事诉讼 传统中,程序所形成的决定欠缺确定性、自缚性的原因,并且论述了解决 历来的申诉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程序本身合理性的建设,同时阐明一事不 再理原则的确立对于建立一个完备的现代刑事诉讼程序是必要的。在此前 提下,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缺陷以及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 法的立法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问题,并就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作者的观点 和建议。最后,本文选择了一事不再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适用的其他部分 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和论述。

全文目录


前言  5-6
第一章 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状况  6-20
  第一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界定及其特征  6-9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  6-7
    二、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特征  7-9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黑社会  9-10
    一、 中国境内没有存在黑社会的客观社会条件  9
    二、 中国境内的犯罪形态还没有发展到产生黑社会的阶段  9-10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原因  10-15
    一、 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经济原因  10-11
    二、 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  11-14
    三、 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意识原因  14-15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15-18
    一、 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5-16
    二、 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16
    三、 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波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往往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16
    四、 腐蚀国家政权肌体及工作人员  16-18
  第五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趋势  18-20
    一、 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区域化日益明显  18
    二、 “职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18-19
    三、 与境(国)外黑社会的勾结将更加密切  19
    四、 对政治领域的渗透意识将明显增强  19-20
第二章 预防、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策  20-44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法规  20-22
    一、 反黑刑事立法  21
    二、 反黑经济立法  21-22
    三、 反黑行政立法  22
  第二节 提高全民道德与法制素质  22-24
  第三节 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力度,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保护伞  24-25
  第四节 案件侦查基础业务建设  25-30
    一、 建立反黑专门机构,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26-28
    二、 反黑情报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28-30
  第五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侦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0-32
    一、 指导思想  30-31
    二、 基本原则  31-32
  第六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秘密侦查措施  32-37
    一、 密捕  32-33
    二、 内线侦查  33-37
  第七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的侦查协作  37-40
    一、 反黑侦查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37-38
    二、 反黑侦查中协同作战的内容  38
    三、 反黑侦查地区协作与国际协作  38-40
  第八节 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中证人的保护  40-44
    一、 证人的心态分析  40-41
    二、 证人保护问题  41-42
    三、 建立我国证人保护机制的建议  42-44
结论  44-45
后记  45-46
参考书目与文献  46-47

相似论文

  1. 汉英通称比较研究,H314
  2. 影响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H146
  3. 论诉讼欺诈侵财行为的刑法规制,D924.3
  4.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923.8
  5.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925
  6. 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研究,D925.3
  7. 行政诉讼立法目的视野下行政权与审判权的关系,D925.3
  8. 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立法研究,D929
  9. 论欧美反垄断群体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95;D925.1
  10. 论伪证罪,D924.3
  11. 专利权滥用禁止原则及其适用,D922.294
  12. 论刑法中的侵占脱离占有物行为,D924.3
  13. 股东对董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研究,D925
  14. 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法律思考,D925.1
  15. 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915.3
  16. ADR与中国司法体系之融合,D926
  17. 论一事不再理原则,D915.1
  18. 通过司法改革的法律近代化之路,D956.1
  19. 论监督司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D926
  20. 刑事证人出庭难问题的法律思考,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