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间接回指:其认知阐释及对体裁的影响

作 者: 狄梅
导 师: 王寅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间接回指 阐释机制 语篇体裁
分类号: H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间接回指(indirect anaphora)是回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直接回指不同,在回指时不能找到一个与其直接共指的先行词语,但是人们仍可通过认知加工发现间接回指词语与某一隐性概念形成共指,而这一隐性概念是由语篇中的先行信息(prior information)所激活的,在本文中这种先行信息称为先行激活项(antecedent trigger,简称AT),间接回指词语称为indirect anaphor(简称IA) 在间接回指的研究中,当前焦点不在于发现传统语法中的形式纽带,而是在于从语篇的心理表征和心理连贯角度进行阐释。本文介绍了Ariel(阿里尔)的可及性理论,以及有关间接回指的理论,如Grice(格莱斯)的合作原则,Fillmore(费尔默)的框架理论以及当前的研究动态。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间接回指最终还是要通过认知加工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可及性理论论述了不同类型指称词语所指称实体的心理表征在大脑记忆结构中被提取的便捷程度,但是Ariel的研究范围还是在于指称词语与其先行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在语篇中还是能找到先行词语,而对于间接回指则没有过多探讨。Fillmore的框架理论主要适用于常规关系的间接回指,且多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也未过多涉及本文所要探讨的非常规间接回指。在总结这些理论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供一个阐释间接回指的统一模式——认知框架假说。该假说认为,读者在阅读语篇时会在头脑中不断形成一个完形认知框架,该框架由各种不同的小框架整合而成。间接回指词语在语篇中虽然没有直接共指的先行词语,但是在具体语境的影响下,先行激活项和储存在读者心智中的各类知识会相互作用,从而在AT和IA之间建立认知关联,保证了读者对语篇的正确理解。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AT和I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第一,从AT和IA的语义关联可分为部分—整体关系、先行激活项预设关系、动作—结果关系、情景语义等关系。第二,从认知过程中对各类知识提取的努力程度可以分成常规和非常规间接回指。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总会在某一概念和其它相关概念之间建立某种典型联系,这种联系逐渐为一个社团的成员所接受。从语篇理解的角度来说,即AT和IA之间的关系是社团成员共享的,能够适用于任何语篇:而非常规间接回指则是指AT和IA之间的关系并非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离开某一语篇所特有的语境知识,这种临时关系就难以为读者所理解。比如节目单和音乐会、音乐厅之间就是常规关系,而节目单和鸡之间的关系就要依赖于具体语境去解读了。 在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用2001年前6期《读者文摘》中的语料对上述假说及Al’-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并重点就常规和非常规间接回指与语篇体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对《读者文摘》中三种不同体裁一一广告、幽默小故事和说明文中的直接回指、常规间接回指和非常规间接回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1.在三种体裁的回指中,直接回指所占比例分别为77.1%(幽默小故事)、 642%(说明文)、64.9%(广告),都大大高于间接回指。 2.常规间接回指和非常规间接回指的比率分别为15.5:1(说明文)、6.4: 1(幽默小故事)、l:1.1(广告)。 在任何语篇中,作者都希望读者不要付出太多认知努力就能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在直接回指中,先行词语和回指词语都明显的出现在语篇中,读者很容易就能推断出两者之间的共指关系。 常规间接回指和非常规间接回指在各种体裁中占有不同比率,这说明了其与语篇体裁特点是紧密联系的。广告作者意在提供新奇信息,加深读者对产品的印象,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而且在许多广告中都采用了图片等作为辅助手段来理解非常规间接回指,这就使非常规间接回指所占比重较大,甚至略超出常规间接回指。而说明文则必须对其内容作出明确的解释,尽量不让读者产生歧义,所以大量使用了常规间接回指。在6期《读者文摘》中,幽默小故事占大量比例,因此本文将其归纳成一类体裁,它的字数多在100字左右。幽默效果的产生大多通过非常规手段达到,读者需要更多认知努力,但同时语篇又要保证读者的正确理解,所以非常规间接回指少于广告,但又多于说明文。

全文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3-24
  1.1 General Introduction  13-14
  1.2 Definition of Anaphora and Related Terms  14-18
    1.2.1 Definition of Anaphora  14-15
    1.2.2 Related Terms  15-18
  1.3 Definition of Indirect Anaphora  18-24
    1.3.1 Definitions  18-20
    1.3.2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Anaphora  20-21
    1.3.3 Classification and Instantiation  21-24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4-33
  2.1 Gir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24-25
  2.2 Ariel's Accessibility Theory  25-26
  2.3 Fillmore's Frame Theory  26-29
  2.4 Current Developments  29-33
Chapter 3 My Hypothe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of Indirect Anaphora  33-41
  3.1 My Hypothesis  34-40
  3.2 Comment  40-41
Chapter 4 Case Study  41-64
  4.1 Data Collection  41-52
  4.2 My Findings  52-64
    4.2.1 Types of AT  52-55
    4.2.2 Types of IA  55-56
    4.2.3 Typ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AT and IA  56-60
      4.2.3.1 Stereotypical and Non-stereotypical Indirect Anaphora  56-58
      4.2.3.2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AT and IA  58-60
    4.2.4 Data Analysis  60-64
      4.2.4.1 Direct Anaphors Account for a Larger Percentage  60-61
      4.2.4.2 Rate of Stereotypical to Non-stereotypical Relationship Varies  61-64
Chapter 5 Conclusion  64-69
References  69-71

相似论文

  1. 2006年改革前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阅读对比研究,H319
  2. 语篇体裁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3. 英语新闻社论中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H315
  4. 英语间接回指的转喻研究,H315
  5. 体裁视角下的英语招生广告语篇探析,H315
  6. 英语新闻文本中有定间接回指的认知分析,H314
  7. 从语篇体裁的社会目的看戏剧翻译策略的选择,I046
  8. 中国IT企业英文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H315
  9. 英语新闻语篇中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语言学探索,H315
  10. 主位推进,语篇体裁与英语阅读教学,H319
  11. 英语中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H314
  12. 英语书面语篇零连接分布及成因分析,H315
  13. 幽默语的功能语言学分析,H05
  14. 关于英文报刊中简讯的体载分析,H315
  15. 有定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语言学探索,H0
  16. 两种语篇体裁的功能分析,H15
  17. 以体裁为基础分析和教授《致股民的信》,H315
  18. 语篇的体裁分析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H319.3
  19. 《论语》语篇体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H15
  20. 英语诗歌中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