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及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的筛选
作 者: 靳小刚
导 师: 朱建兰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葡萄叶面 区系分析 葡萄灰霉病菌 16SrDNA 鉴定 定殖
分类号: S436.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葡萄灰霉病是国内外重要的葡萄病害之一,每年由此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很大。现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天祝、红古两种生态条件下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的分析、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附生拮抗细菌的定殖和日光温室防治试验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本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兰州市红古区露地栽培和天祝县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红地球葡萄不同生育期叶面附生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生态条件及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红古露地栽培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显著高于天祝日光温室。在不同生育期,红古葡萄叶部的细菌数量均高于真菌和酵母菌数量,从幼果膨大期到成熟期,微生物的数量迅速上升,而后略有下降。天祝日光温室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真菌数量从幼果膨大期开始显著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采收后急剧下降。细菌数量在着色期达最大值,成熟期迅速下降,而到采收后趋于稳定。酵母菌只在着色期和成熟期分离到,在膨大期和采收后没有分离到。其中在成熟期,天祝葡萄叶面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细菌数量。2葡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经过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试验,对有抑菌作用的细菌进行收集保存,然后通过平板粗筛,从分离到的细菌中初步筛选出28株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通过进一步的对峙试验,筛选确定了21株对葡萄灰霉病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从中选取10株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进行进一步的试验。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的结果表明,BHG13和BTZ7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是优势拮抗菌,而BTZ5、BHG7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差,其它6株拮抗菌的抑菌作用均在它们之间。离体防治试验表明,先喷施拮抗菌发酵液后接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与先接种病原菌后喷施拮抗菌发酵液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证明拮抗菌的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3葡萄灰霉病拮抗细菌BHG13和BTZ7的鉴定本试验采用传统分类方法即菌落大小和形态、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rDNA相结合,将拮抗菌BHG13、BTZ7菌株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测出的菌16SrDNA序列用Blast软件、DNAman软件对其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立菌株在细菌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本试验分离得到的BHG13和BTZ7均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4拮抗细菌BHG13和BTZ7在葡萄果穗表面的定殖及日光温室防治定殖试验结果表明,经抗药性标记后BHG13和BTZ7菌株均能在葡萄果穗表面定殖,定殖周期为15-17d。日光温室自然发病防效试验发现BHG13和BTZ7菌株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50%以上。
|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绪论 10-29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26 1.1 附生微生物研究进展 10-13 1.2 葡萄灰霉病研究现状 13-19 1.2.1 葡萄灰霉病病原学 13-14 1.2.1.1 形态 13 1.2.1.2 生物学特性 13-14 1.2.2 发病症状 14 1.2.3 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 14-15 1.2.4 病原菌的致病性 15-16 1.2.5 病原菌的抗药性 16-17 1.2.6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 17 1.2.6.1 温、湿度条件 17 1.2.6.2 栽培条件 17 1.2.7 防治措施 17-19 1.2.7.1 田间管理防治 17-18 1.2.7.2 药剂防治 18 1.2.7.3 保鲜防治 18-19 1.3 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9-24 1.3.1 生物防治的概念及重要性 19-20 1.3.1.1 生物防治的概念 19-20 1.3.1.2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20 1.3.2 生物防治的机制 20-21 1.3.2.1 拮抗作用 20-21 1.3.2.2 竞争作用 21 1.3.2.3 重寄生作用 21 1.3.2.4 诱导抗性 21 1.3.2.5 促生作用 21 1.3.3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发展 21-23 1.3.4 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23-24 1.4 细菌16SrDNA 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24-26 2 研究意义 26-28 3 技术路线 28-29 第二章 葡萄叶片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 29-37 1 区域概况 29 2 材料与方法 29-31 2.1 试验材料 29-30 2.2 试验方法 30-31 2.2.1 样品的采集 30 2.2.2 附生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30 2.2.3 真菌种群的初步鉴定 30 2.2.4 细菌种群的初步鉴定 30 2.2.5 优势菌的确定 30-31 2.2.6 统计分析 31 3 结果与分析 31-35 3.1 不同立地条件下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数量分析 31-33 3.2 不同立地条件下葡萄叶面附生真菌类群及微量动态分析 33 3.3 不同立地条件下葡萄叶面附生细菌类群及微量动态分析 33-34 3.4 不同立地条件下葡萄叶面附生酵母菌类群及微量动态分析 34-35 4 结论与讨论 35-37 第三章 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的分离确定 37-43 1 材料与方法 37-39 1.1 试验材料 37 1.2 试验方法 37-39 1.2.1 葡萄灰霉病菌的分离 37 1.2.2 拮抗菌的筛选 37-38 1.2.2.1 平板粗筛 37 1.2.2.2 二次筛选 37-38 1.2.3 拮抗细菌对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 38 1.2.4 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 38 1.2.5 离体果防治试验 38-39 2 结果与分析 39-42 2.1 葡萄灰霉病菌的分离结果 39 2.2 拮抗菌的对峙试验结果 39-40 2.3 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试验结果 40-41 2.4 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结果 41 2.5 离体果防治试验结果 41-42 3 结论与讨论 42-43 第四章 拮抗菌的鉴定 43-46 1 材料与方法 43 1.1 培养性状的观察 43 1.2 染色反应 43 1.3 16SrDNA 序列分析 43 2 结果与分析 43-44 2.1 菌体的染色反应及培养性状 43 2.2 菌体的16SrDNA 检测 43-44 3 结论与讨论 44-46 第五章 拮抗菌的定殖及田间防治 46-51 1 材料与方法 46-47 1.1 试验材料 46 1.2 试验方法 46-47 1.2.1 拮抗菌的抗药性标记 46 1.2.1.1 抗生素种类及临界药剂浓度的筛选 46 1.2.1.2 抗药性标记 46 1.2.2 抗药性检测 46 1.2.3 标记菌株的抑菌活性检测 46 1.2.4 拮抗菌株在葡萄表面的定殖情况 46-47 1.2.5 拮抗菌株的田间自然发病防治试验 47 2 结果与分析 47-49 2.1 抗药性的标记结果 47-48 2.2 抗药性检测 48 2.3 标记菌的抑菌活性检测 48 2.4 拮抗菌株的定殖情况 48-49 2.5 拮抗菌株的田间自然发病防治试验结果 49 3 结论与讨论 49-51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51-53 1 主要结论 51 2 创新点 51-52 3 问题与讨论 52-53 参考文献 53-60 附录一 60-62 图版一 62-63 致谢 63-64 个人简介 64-65 导师简介 65-66
|
相似论文
-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 豫西、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S435.121
-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 海洋放线菌GY-4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研究,Q936
-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 嗜酸乳杆菌NX2-6抑菌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TS201.3
-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 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S436.612
-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 鲁豫皖交界地区四个CCN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对淮阳群体的抗性评价,S435.121
- 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水稻抗瘟基因鉴定,S435.111.41
- Bacillus subtilis SQR9的黄瓜促生和枯萎病生防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S436.421
-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浆果类病虫害 > 葡萄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