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第二板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

作 者: 张玲
导 师: 焦津洪
学 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国际法学
关键词: 二板市场 法律监管 证券市场 主板市场 高科技公司 美国证券交易所 上市标准 高科技产业 OTC市场 监管目标
分类号: D912.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国人对于高科技产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的作用重新认识,也促使人们去探索怎样推动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秘密所在。中国要发展高科技,因此也必须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市场和法律环境,其中就必然涉及为风险投资提供顺畅的资金撤出通道——即开立自己的第二板证券市场(以下称“二板市场”)的问题。实际上,我国政府在经历了观望、了解之后,已经确定将在今年开立二板市场。在我国这样一个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不长、监管不太完善的国家里,建立风险较大的二板市场,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就包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二板市场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二板市场的法律监管,以促进相关研究并为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和监管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论文在广泛对比世界各主要二板市场之运作及监管的基础上,从现象到一般规律,总结出二板市场的监管机制,进而结合监管的一般理论,对二板市场的监管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就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及监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研究成果文章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简介二板市场并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对问题的研究往往始于概念的界定,对二板市场监管的研究也从二板市场的概念开始。虽然从1998年开始,“二板市场”便频频出现在国内各种媒体上,“二板市场”也似乎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但究竟什么是二板市场,并没有人给予全面的界定,甚至也有人提出根本就不存在二板市场的看法。本文从服务对象、上市标准出发,明确提出二板市场是在传统的证券交易所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的高科技公司提供筹资途径的一个新市场。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新兴的高科技公司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解决了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供选择的市场,完善了一国的证券市场结构;通过促进中小企业、高科技公司的发展,二板市场同时也将促进一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改善,增强该国的经济活力。虽然我国对于对于建立二板市场的时机曾有过争议,但进入今年,各方对于建立二板市场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基本达成共识,有关当局正在积极推进建立二板市场的进程。第二章简介世界各主要二板市场及其监管情况。美国NASDAQ市场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但实际上美国的二板市场是双重结构,既包含OTC市场(即NASDAQ),也包括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日本的二板市场<WP=3>几乎是美国形式的翻版,包括交易所的第二部和全国统一的OTC市场JASDAQ。在欧洲的二板市场中,面向全欧的EASDAQ市场和英国的另项投资市场AIM各具特色。香港1999年推出的创业板市场是典型的在传统的主板市场交易所下新设二板市场形式。第三章是二板市场的监管机制分析。从各典型二板市场的监管现象出发,本章挖掘一般规律,界定了二板市场监管的内涵、目标和原则,进而着重分析二板市场监管中区别于主板市场的几个主要方面。二板市场在监管目标上和其他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保护投资者、促进市场效率为目标。但二板市场在监管方面遵循自己的原则,由独立的监管机构,秉持充分信息披露的理念进行监管。在对发行人的监管上,二板市场实行注册发行制,上市标准较低,但在信息披露、公司管制等方面对发行人要求较高。在对市场中介的监管方面,由于二板市场一些特定的中介承担有特定的重要责任,二板市场对其施以特殊监管。在市场交易方面,二板市场监管重在觉察、阻止和惩戒操纵及其他不公平交易。第四章是对二板市场监管的理论分析。尽管二板市场监管是一种普遍做法,但这并不能揭示二板市场监管的作用和理论依据。本文结合监管的一般理论,从监管与投资者信心、监管与减少操纵行情、内幕交易等“机会主义”行为、监管与市场效率、监管与信息供给和投资者决策、监管与代理成本的角度对监管存在的依据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监管是必要的。第五章探讨了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和监管问题。尽管在目前的交易所下开设二板市场是迅速且成本小的权宜之计,但长远来看,我国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以自动报价为基础的独立二板市场。在我国二板市场的监管方面,应注重在监管理念、监管机构、发行人和市场中介方面区别于主板市场,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与国内其他研究二板市场的文章相比,本文的特点在于从法律角度研究二板市场的监管,强调二板市场监管中的特点,但也承认二板市场对主板市场的依存度,包括在监管上对主板市场一定程度的依存性。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传统的监管理论以及经济分析的方法运用到二板市场监管的理论分析中,论证了二板市场监管存在的必要性和作用。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监管制度之研究,F832.51
  2. 江西省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F121.3
  3.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法律监管,F271
  4. 我国农业保险法律监管制度构建刍议,F842.6
  5.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F832.51
  6. 基于X营业部客户数据的证券交易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F832.51
  7. 中国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法律监管,F279.2;F831.51
  8. “游资”短线操纵的法律监管研究,F832.51
  9. 中国A股三种反转型技术形态实证探讨,F832.51
  10.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异常收益研究,F832.51;F224
  11.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及其波动率的影响研究,F224
  12. 投资者信心与证券市场表现,F224
  13.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板的法律环境研究,F832.51
  14. 证券市场规制的法与金融学研究,F832.51
  15. 工商管理视野下网络交易的法律监管,D922.29
  16. 中国视角下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监管研究,D922.295
  17.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F832.51;F224
  18. 证券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F832.51;F121.3
  19. 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的法律思考,D922.28
  20. 个人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研究,F812.42
  21. 国际股票融资法律监管研究,F831.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金融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