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关中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疫苗研制

作 者: 牟珊
导 师: 陈德坤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奶山羊 乳房炎模型 细胞因子 乳房炎疫苗 佐剂
分类号: S858.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乳房炎是奶山羊及奶牛养殖场常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本研究以本实验室从奶山羊临床性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通过乳头管灌注方法建立关中奶山羊临床性乳房炎模型,应用ELISA方法对五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针对这两种病原菌进行乳房炎灭活苗的研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建立关中奶山羊乳房炎模型,用本实验室分离的奶山羊乳房炎病原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大肠杆菌3×103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3×102 cfu/ml剂量,分别对健康关中奶山羊进行乳头管灌注,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测定产奶量、精神状况、饮食欲、乳汁外观、乳房一般性状、体温、体细胞数(LMT法)等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显示,攻菌后奶山羊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降低,乳房有变色、肿胀、发热、有明显触痛等急性炎症症状,乳样变色、粘稠,体温升高,产奶量降低;乳中体细胞数剧增;组织切片显示乳腺泡及间质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大肠杆菌相比,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和病理变化更为严重;从各试验组攻菌侧乳样中分离到了相应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地建立了奶山羊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山羊临床乳房炎模型。2.探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和大肠杆菌乳房炎发生过程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病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于灌注前和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杆菌实验组奶山羊乳样和血清,ELISA法检测IL-1、IL-4、IL-6、IL-8和IFN-γ表达水平,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大肠杆菌乳房炎临床病理特征与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乳房炎发生后,两种病原菌均能导致乳样中5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大肠杆菌组于24h达峰值,随后降低并保持一定量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在72h内持续上升。血清中细胞因子普遍呈降低趋势,甚至低于灌注前表达水平,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房炎与大肠杆菌感染乳房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呈现不同规律。3.自制乳房炎疫苗并对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进行评估。用甲醛37℃过夜灭活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分别制备蜂胶灭活疫苗、转移因子灭活苗及无佐剂疫苗;接种泌乳期奶山羊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免疫羊的血清和乳汁, ELISA测定血清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研究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经甲醛灭活彻底;与免疫前相比,血清和乳汁中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均显著升高;与无佐剂疫苗相比,蜂胶和转移因子均能够显著提高血液和乳汁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转移因子促进抗?体分泌的效果最好;免疫后乳汁中sIgA的含量也显著提高。灭活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免疫后能够刺激奶山羊血液和乳汁中特异性抗体效价的水平,转移因子对促进这些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效价作用优于蜂胶。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文献综述  12-24
  第一章 奶山羊乳房炎研究进展  12-24
    1.1 乳房炎病原学研究  12-15
      1.1.1 葡萄球菌  13
      1.1.2 链球菌  13-14
      1.1.3 大肠杆菌  14
      1.1.4 霉形体  14
      1.1.5 真菌  14-15
      1.1.6 病毒  15
    1.2 乳房炎临床病理学  15-17
      1.2.1 临床症状表现  15
      1.2.2 病理学变化  15
      1.2.3 组织和细胞变化  15-17
      1.2.4 乳汁成分的变化  17
    1.3 诊断技术  17-21
      1.3.1 临床型乳房炎  17
      1.3.2 隐性乳房炎的实验室诊断  17-21
    1.4 预防研究进展  21-22
      1.4.1 兽医公共卫生  21
      1.4.2 疫苗研究进展  21-22
    1.5 治疗方法  22-23
    1.6 小结  23-24
实验研究  24-44
  第二章 关中奶山羊乳房炎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24-32
    2.1 实验材料  24
      2.1.1 实验动物  24
      2.1.2 菌株  24
      2.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24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4
    2.2 试验方法  24-26
      2.2.1 菌液的制备  24-25
      2.2.2 乳房炎模型的建立  25
      2.2.3 乳房炎模型的鉴定  25-26
    2.3 实验结果  26-31
      2.3.1 临床表现  26-28
      2.3.2 LMT 检测结果  28
      2.3.3 细菌学检查  28
      2.3.4 病理组织学检查  28-31
    2.4 讨论  31
    2.5 小结  31-32
  第三章 奶山羊实验性乳房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测定  32-37
    3.1 材料与方法  32
      3.1.1 实验动物  32
      3.1.2 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32
      3.1.3 实验方法  32
    3.2 结果  32-35
      3.2.1 IL-1、IL-6 和IL-8 浓度变化  32-34
      3.2.2 IFN-γ浓度变化  34
      3.2.3 IL-4 浓度变化  34-35
    3.3 讨论  35-36
    3.4 小结  36-37
  第四章 关中奶山羊乳房炎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抗体效价测定  37-44
    4.1 材料与方法  37-39
      4.1.1 材料  37-38
      4.1.2 方法  38-39
    4.2 结果与分析  39-42
      4.2.1 灭活检验结果  39
      4.2.2 ELISA 测定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优化条件  39
      4.2.3 乳汁中IgA 抗体的测定结果  39-40
      4.2.4 血液和乳汁中葡萄球菌抗体的测定结果  40-41
      4.2.5 血液和乳汁中大肠杆菌抗体的测定结果  41-42
    4.3 讨论  42-43
    4.4 小结  43-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51
致谢  51-52
作者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3. 两种锌源对奶山羊锌转运蛋白基因SLC39A1~3表达的影响,S827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5. 禽流感H9N2灭活抗原饮水免疫对鸭消化道局部和全身免疫水平的影响,R392
  6.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7.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8.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9.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0.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1.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2.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R720.597
  13.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4.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730.5
  15. 体外冲击波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临床观察,R697.33
  16. 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与特应质家族的相关性研究,R722.1
  17. 急性心肌梗死后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及意义,R542.22
  18.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期COPD的变化,R563.9
  19. 哮喘致敏血清和细胞因子引起的气道平滑肌细胞FKBP12.6表达下调及其与应激时钙释放的关系,R562.25
  20. 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R730.5
  21. 猪源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致病性研究,S858.2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山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