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的创新及优势杂交组合的选配
作 者: 廖鹏飞
导 师: 董占鹏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植物保护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种质资源 配合力 杂交组合
分类号: S8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丰富的育种素材和成熟的育种方法是育成优良家蚕品种的关键和基础。本论文利用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d2、px2和普通家蚕品系Y8、HY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回交和测交等方法,开展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种质资源的创新、配合力的测定分析、优势杂交组合的亲本筛选与组配、以及候选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测试等研究内容,对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的创新和利用进行了探索,为快速高效选育得到雄蚕率高、经济性状表现好的雄蚕品种奠定种质和技术基础,对实现专养雄蚕和促进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采用雌雄连续回交法或回交充血法获得了新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YH4、YH8、YH12、YH18并进行了性状固定。新建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与其亲本在实验室试养比较发现,采用雌雄连续回交法和回交充血法获得的新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性状因亲本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其采用的回交亲本相比,采用雌雄连续回交法得到的新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性状表现与其回交亲本更接近,因此,在效果上以雌雄连续回交法为好。2、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新建和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为父本,优良常规家蚕品种为母本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性状比较、配合力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雄蚕率高达97.83%,说明2种创新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各杂交组合在经济性状和配合力方面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明3个母本和6个父本对其组配的杂交一代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的影响是较大的。依据配合力效应的估算值,选择期望值较高的母本MC、父本sd2和YH18,组配得到优势杂交组合MC×sd2、MC×YH18。3、以春用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新组配的候选杂交组合MC×sd2、MC×YH18为试验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组配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杂交组合MC×sd2、MC×YH18的雄蚕率高,健康好养、产茧量和产丝量都较高,丝质优良,具有较强的生产性能。采用雌雄连续回交法和回交充血法创建新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可以有效地丰富雄蚕品种的育种素材;依据配合力的测定分析可以从繁多的亲本中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育种亲本,有利于快速高效地选育出性状优良的雄蚕品种。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表目录 11-12 第一章 绪论 12-23 1.1 论文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3-15 1.1.1 论文提出的背景 13-14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1 1.2.1 雄蚕与雌蚕经济性状表现的差异性研究 15 1.2.2 国内外家蚕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5-20 1.2.3 实用化雄蚕品种研究 20-21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1-23 1.3.1 研究目标 21 1.3.2 研究内容 21 1.3.3 研究方法 21-22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2-23 第二章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的创新 23-28 2.1 材料与方法 23-25 2.1.1 材料 23 2.1.2 方法 23-25 2.2 结果与分析 25-27 2.3 讨论 27-28 第三章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测定分析 28-38 3.1 材料与方法 28-29 3.1.1 材料 28-29 3.1.2 方法 29 3.2 结果与分析 29-37 3.2.1 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性状表现 29-31 3.2.2 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成绩的方差分析 31-32 3.2.3 配合力方差分析 32-34 3.2.4 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估算 34-36 3.2.5 配合力总效应值的分析 36-37 3.3 讨论 37-38 第四章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测试 38-41 4.1 材料与方法 38 4.1.1 材料 38 4.1.2 方法 38 4.2 结果与分析 38-40 4.2.1 参试杂交组合的性状表现 38-39 4.2.2 实验室的饲养成绩比较 39 4.2.3 缫丝成绩比较 39-40 4.3 讨论 40-41 第五章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作者简历 46
|
相似论文
-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 小麦近缘材料及CIMMYT种质资源对两种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鉴定,S512.1
-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 利用早籼稻珍汕97B改良的新不育系特征特性及配合力分析,S511.21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S855.3
-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S326
- 杂交粳稻亲本产量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S511.22
- 基于基因打靶的绿色荧光丝转基因家蚕研究,Q78
- RNAi转基因家蚕抑制BmNPV的抗性研究,Q78
- 转基因家蚕表达药用蛋白的研究,Q78
- 大豆种质资源种子β-伴大豆球蛋白性状的遗传多样性,S565.1
- 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S881.2
- 家蚕生物钟基因Cry的克隆和功能鉴定,S881.2
- 重金属铅对家蚕的抗氧化和生殖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酶活性的影响,S884.9
- 智能化蚕种催青技术的研发及应用,S882
- 家蚕TIME-EA4进化及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克隆、进化和反馈环路研究,Q78
- 家蚕一种hAT家族转座酶基因的分析,Q75
- 家蚕HSP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S881.2
- 家蚕不同茧色品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及绿茧色相关基因UGT86的表达分析,S881
- 色素在家蚕体内转移的研究,S88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蚕桑 > 蚕的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