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学交往的道德教育意蕴及路径探析

作 者: 吴淑凤
导 师: 孙峰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交往 教学交往 道德教育
分类号: G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然而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不知不觉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因此,教学的德育功能被弱化,以致忽视、遗忘了教学也是实施德育的形式,而把德育寄希望于“专门”的德育活动。在现代教育中,人性的教化和知识的学习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的教育已不复存在,指向外部世界,指向客体化知识的学习的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对教学本质认识的不同,道德教育在其中的蕴涵也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教学交往思想进行解读,以现代道德哲学和现代交往教学论为视角,审视教学交往过程中的种种与道德相关的现象,提出应当改变教育的现状,努力使教学与德育融合,还倡导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交往中作自觉的教育者,让教学成为一种道德事业。本论文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往和教学交往思想历史梳理。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是指通过人与人的往来形成普遍的社会交往。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内在的同一性,即认为交往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交往不仅仅是一种相互往来,而是人的一种本质性存在状态,是主体间的造就,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教学交往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性、创造性的交往实践活动。教学交往的教育过程的主旨在于它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强调在教育中要将学生作为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来看待;沟通了教育与生活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的人道原则。第二部分:交往与个体道德形成的关系。道德交往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往,是主体在道德需要的激发下,通过语言交流、行动交往和文化传播等形式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与交往实践是个体道德发生的基础,在教学交往中,师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习得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最终实现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第三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实现师生道德共同成长的路径探寻。本研究提出提升教学的道德意蕴的几点建议。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性师生沟通;树立“理解性”教学价值观;创建真实的道德交往冲突,实现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转向和教师交往艺术的改善。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前言  8-14
  (一) 研究的缘起和现状  8-13
    1.当代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教育的边缘化、外在化和知识化  8-9
    2.真正的教学是知识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9-11
    3.交往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11-13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
  (三) 研究的方法  13-14
二、交往和教学交往思想的历史梳理和概念分析  14-24
  (一) 交往理论的发展  14-18
    1.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  14-16
    2.关注交往:教育学视界的转换  16-18
  (二) 教学交往是教学活动复杂性的具象表达  18-24
    1.几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本质概说  18-19
    2.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及特殊性  19-22
    3.交往教育过程的教育学意义  22-24
三、交往与个体道德形成的关系  24-35
  (一) 教育性交往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4-28
    1.道德的产生与交往  24-26
    2.个体思想品德的内在形成机制与交往  26-28
  (二) 教学交往的道德意蕴  28-35
    1.教学交往:一种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方式  28-31
    2.师生交往的德育功能和价值的思考  31-32
    3.课堂交往活动中的德育  32-35
四、路径探寻:在教学交往中实现师生德性的共同成长  35-51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性"师生沟通  35-40
    1.形成理解性教学价值观  36-38
    2.道德教育从独白走向对话  38-40
  (二)实现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的转向  40-45
    1.尝试使用道德叙事策略  41-43
    2.重视日常生活中真实道德冲突的创设  43-45
  (三)改善教师交往的艺术  45-51
    1.建立动态的多向交往模式  45-46
    2.追寻真诚、倾听和自由的艺术  46-51
结束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55-5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2.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3.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4. 垘原资明四种交往分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5.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往的缺失与张扬,G641
  6.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7.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8. 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G645.5
  9.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641
  10. 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G641
  11. 中日民俗中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K893.13
  12.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13. 初中生人际交往恐惧的现状调查与团体干预,B844.2
  14.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G633.3
  15.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711
  16. 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问题探究,G715.5
  17.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G641
  18. 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19. 从游戏内人际交往活动看网络游戏成瘾及脱瘾,C912.3
  20. 大学生社区道德教育,G641
  21.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