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

作 者: 牛丽霞
导 师: 成希斌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华民族精神 当代价值
分类号: D69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和思想灵魂。它是世世代代推动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巨大鼓舞力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同实现我国现代化大业有密切关系,同我们当前振兴中华大业的宏伟事业也是有密切的关系。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振兴和弘扬。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实现革命目标、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近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有效地高扬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精神。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的复兴努力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标志中国的民族觉醒和复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他遗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孙中山关于民族精神的阐述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概述、孙中山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内容;总结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指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与功能。第二部分:孙中山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本章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孙中山一生的思想和奋斗继承、弘扬和丰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两大部分进行探讨。在此指出了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历史条件。即,爱国主义精神是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传统文化精华是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个人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是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保障。展现了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即,用民族精神来救国;用民族精神来强国。概括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新内容。即,忧国忧民、爱国如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愈措愈奋、百折不挠的民族进取精神;改革创新、紧追历史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和谐发展精神。总结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新特征。指出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拓展与超越。即,光大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扬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升华了中华民族的重德修身精神。第三部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其当代价值在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启迪;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参考;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武器;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时代强音。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1
  0.1 选题缘由与意义  7-8
  0.2 选题研究现状分析  8-9
  0.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9-11
第1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概述  11-20
  1.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内容  11-13
  1.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特点  13-16
  1.3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功能  16-20
第2章 孙中山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  20-38
  2.1 孙中山一生的思想和奋斗继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精神  20-26
    2.1.1 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历史条件  20-23
    2.1.2 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  23-26
  2.2 孙中山一生的思想和奋斗丰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  26-38
    2.2.1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新内容  27-30
    2.2.2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新特征  30
    2.2.3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拓展与超越  30-38
第3章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38-44
  3.1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启迪  38-40
  3.2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参考  40-41
  3.3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武器  41-42
  3.4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时代强音  42-44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2.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3.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4. 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当代转向,G423
  5. 杨之华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6.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比较研究,D693.0;A841.6
  7. 传统和合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D61
  8. 马克思人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811
  9.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A811
  10. 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B222
  11.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A811.6
  12.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038
  13. 马克思恩格斯工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412.6
  14. 民生为本与价值自觉,D693.0
  15.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811
  16.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F091.91
  17. 论墨家的科技伦理思想,B82-05
  18.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B222.5
  19.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224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21. 民族精神与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复兴及启示,K51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民国时代政治 > 民主革命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