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桑色素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作 者: 姜卿卿
导 师: 吕九如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桑色素 化学发光 Ce(Ⅳ) 高锰酸钾 N-溴代丁二酰亚胺
分类号: O65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荧光物质吸收了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再从激发态返回基态,同时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来确定反应中相应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叫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由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已被用于许多领域中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分析。当前的化学发光分析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发现新的化学发光反应,以拓宽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另一个方向是将已发现的化学发光体系同其它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相结合,以增加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价值。化学发光分析中一般都需要使用化学发光试剂。常用的化学发光试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发光试剂是在发光反应中转化为发光体,生成的发光体吸收反应的化学能产生化学发光,它的典型代表是鲁米诺、光泽精、钌联吡啶等;另一类化学发光试剂如过氧化草酸盐,它可以与氧化剂反应生成中间物,此中间物可以与荧光分子形成配合物,它迅速分解产生激发态的荧光分子,当其回到基态时产生化学发光。近年来研究发现荧光物质可以作为第三类化学发光试剂,它可以直接吸收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化学发光。桑色素是一种常用的荧光试剂,但很少有人将其作为化学发光试剂。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桑色素在不同体系中作为化学发光试剂的可行性。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在综述部分,对化学发光作了简要的介绍,总结了化学发光体系和桑色素的性质及研究应用。研究报告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Ce(Ⅳ)-桑色素体系中盐酸溴己新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发现了酸性溶液中,盐酸溴己新同桑色素和Ce(Ⅳ)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测定盐酸溴己新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该方法测定盐酸溴己新的线性范围为2.0×10-9~2.0×10-7g/mL,检出限为9×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0%(c=2.0×10-8g/mL盐酸溴己新溶液,n=11)。该方法用于盐酸溴己新片剂和尿样中盐酸溴己新的含量测定。在对与该化学发光反应有关的反应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以及一些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化学发光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二、Ce(Ⅳ)-桑色素体系中枸橼酸莫沙必利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研究发现,枸橼酸莫沙必利与桑色素和Ce(Ⅳ)在酸性溶液中混合时,可以产生强的化学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测定盐酸溴己新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该方法测定枸橼酸莫沙必利的线性范围为2.0×10-8~2.0×10-6g/mL,检出限为9×10-9g/mL枸橼酸莫沙必利,相对标准偏差为1.7%(c=2.0×10-7g/mL枸橼酸莫沙必利溶液,n=11)。该方法已用于药物制剂和血浆中枸橼酸莫沙必利的含量测定。同时,在对与该化学发光反应有关的反应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以及一些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化学发光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三、KMnO4-桑色素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四种酚类物质(间苯三酚、2,4-二氯苯酚、苯酚和间甲酚)与桑色素和高锰酸钾在碱性溶液中混合时,可以检测到强的化学发光信号。基于这一现象,建立了测定四种酚类物质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该方法测定四种酚类物质的线性范围分别8.0×10-8~8.0×10-6g/mL间苯三酚,4.0×10-7~1.0×10-5g/mL2,4-二氯苯酚,1.0×10-7~2.0×10-6g/mL苯酚和1.0×10-7~2.0×10-6g/mL间甲酚;检出限分别为4×10-8g/mL间苯三酚,3×10-7g/mL2,4-二氯苯酚,9×10-8g/mL苯酚,6×10-8g/mL间甲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c=8.0×10-7g/mL间苯三酚,n=11),2.2%(c=2.0×10-6g/mL 2,4-二氯苯酚,n=11),1.7%(c=6.0×10-7g/mL苯酚,n=11),2.2%(c=6.0×10-7g/mL间甲酚,n=11)。此法已用于葡萄酒和饮用水中间苯三酚的含量测定。同时,对这一反应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也进行了初步地探讨。四、N-溴代丁二酰亚胺-桑色素体系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发现了金属离子Fe3+、Ni2+两种金属离子在桑色素-N-溴代丁二酰亚胺体系中的化学发光现象。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建立了Fe3+、Ni2+这两种金属离子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测定两种金属离子的线性范围6.0×10-8~2.0×10-6g/mL Fe3+,5.0×10-8~1.0×10-6g/mL Ni2+;检出限分别为3×10-8g/mLFe3+,3×10-8g/mLNi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c=4.0×10-7g/mLFe3+,n=11),2.2%(c=2.0×10-7g/mL Ni2+,n=11)。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综述  10-22
  1.1 化学发光分析  10-14
    1.1.1 概述  10-11
    1.1.2 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11-14
  1.2 化学发光试剂  14-19
    1.2.1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  14-16
    1.2.2 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  16
    1.2.3 钌联吡啶化学发光体系  16-18
    1.2.4 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  18-19
    1.2.5 其他化学发光体系  19
  1.3 桑色素的研究应用  19-21
    1.3.1 桑色素的性质  19-20
    1.3.2 桑色素在荧光分析、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20-21
    1.3.3 桑色素在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  21
  1.4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目的  21-22
第2章 研究报告  22-54
  2.1 Co(Ⅳ)—桑色素体系中盐酸溴己新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22-32
    2.1.1 引言  22
    2.1.2 实验部分  22-23
    2.1.3 结果与讨论  23-31
    2.1.4 结论  31-32
  2.2 Co(Ⅳ)—桑色素体系中枸橼酸莫沙必利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32-41
    2.2.1 引言  32
    2.2.2 实验部分  32-33
    2.2.3 结果与讨论  33-40
    2.2.4 结论  40-41
  2.3 高锰酸钾—桑色素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41-48
    2.3.1 引言  41
    2.3.2 实验部分  41-42
    2.3.3 结果与讨论  42-47
    2.3.4 结论  47-48
  2.4 N-溴代丁二酰亚胺—桑色素体系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48-54
    2.4.1 引言  48
    2.4.2 实验部分  48-49
    2.4.3 结果与讨论  49-52
    2.4.4 结论  52-54
总结  54-56
参考文献  56-74
致谢  74-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6

相似论文

  1. 奶粉中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研究及快速测定体系的建立,O657.3
  2.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TS206.4
  3.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X832
  5. 第二代化学发光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多中心评估,R446.6
  6. 桑色素对大鼠骨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7. 液滴微流控芯片用于酶活力的测定和细胞包裹,Q503
  8. 特异性PCR在SNP检测中的应用及铁蛋白纳米粒子化学发光检测,TB383.1
  9. 藉三种物质猝灭Ru(bpy)_3~(2+)-TPrA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O644.1
  1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喹诺酮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R914
  1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游离甲状腺素测定中的应用研究,R446.6
  12. 类固醇性激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R446.6
  13. 化学发光法检测焦磷酸及功能化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O657.3
  14. 血红蛋白在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TB383.1
  15. 黄酮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分析研究,O629
  16. 藉六偏磷酸钠/次氯酸钠增敏的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O657.3
  17. 草酸酯(胺)的取代基、温度及添加剂对化学光源效率的影响,O657.3
  18.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测定水中痕量磷和药物中氢化可的松,O661.1
  19. 毛细—蒸发作用力驱动的微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研究,O657.3
  20. 麦角钙化醇类似物的合成研究,S852.4
  2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R512.6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