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实时阴影绘制算法研究及在城市仿真中的应用

作 者: 邹志昴
导 师: 周建中;李利军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系统分析与集成
关键词: 实时阴影 虚拟环境 走样 城市仿真 可编程图形硬件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人们对虚拟场景的真实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虚拟场景中添加阴影,能有效地表现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几何信息,从而大大增强场景的立体感、层次感和真实感。由于阴影的计算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考虑到运行平台资源的有限性,必须在实时性和真实感之间进行必要的折衷。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基于有限的图形硬件,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通过实时阴影来提高场景的真实感水平。文章首先对实时阴影绘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阐明了几种主要阴影绘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阴影表算法和阴影体算法,指出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接着深入分析了阴影表算法的走样问题和阴影体算法的耗时问题,阐述了结合两者的混合算法的关键思想和方法步骤——首先建立一个阴影表,然后使用它找出图像中位于阴影边缘处的像素区域,接着只针对该区域使用阴影体算法,而非阴影边缘区域由阴影表算法计算。在算法实现中,给出了使用硬件加速的PCF技术来识别阴影边缘区域,引入计算掩码技术实现对非阴影边缘区域所对应帧缓存的屏蔽,探讨了可编程图形硬件技术在加速图形绘制方面的方法。文章还分析了视景系统扩展编程的可行性,给出了使用vega回调机制实现多遍绘制,将实时阴影绘制方法添加到视景仿真系统中的解决方案。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明显克服了阴影走样问题,大大增强了城市仿真的真实感,同时有较好的实时性能。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4
  1.1 课题研究背景  8-10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0-12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12-14
2 实时阴影绘制基本算法  14-30
  2.1 阴影基本概念  14-17
  2.2 投影平面阴影  17-19
  2.3 基于阴影表的实时阴影算法  19-25
  2.4 基于阴影体的实时阴影算法  25-30
3 可编程图形硬件技术  30-36
  3.1 计算机图形硬件的发展  30-31
  3.2 可编程图形绘制流水线  31-34
  3.3 高级可编程着色语言  34-36
4 GPU 加速的实时阴影绘制算法  36-46
  4.1 算法关键思想  36
  4.2 算法步骤  36-38
  4.3 算法细节  38-43
  4.4 实验结果  43-46
5 实时阴影绘制算法在城市仿真中的应用  46-56
  5.1 vega 回调机制实现多遍绘制  46-50
  5.2 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计算  50-51
  5.3 实验结果  51-56
6 总结和展望  56-58
  6.1 工作总结  56-57
  6.2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  57-58
致谢  58-59
参考文献  59-63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3

相似论文

  1.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2. 基于OpenGL的实时阴影算法研究,TP391.41
  3. ABS动态模拟实验台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U467.5
  4. 基于三维重建过程中纹理映射问题的研究,TP391.41
  5. 基于GPU的软阴影技术的研究,TP391.41
  6. 论人的空间能力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射与建构,B842
  7. 室内虚拟环境构建研究,TP391.9
  8. 网上数字化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9. 虚拟环境下设计团队文化建构对策研究,F270
  10. 基于MG环境下戴乐公司麦琪产品营销战略规划,F274
  11. 面向遥操作的虚拟向导共享控制方法研究,TP242.2
  12. 基于X3D探究式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TP391.6
  13. 不同虚拟现实系统对寻路任务绩效影响的研究,TP391.9
  14. 面向虚拟手术的碰撞检测算法研究,TP274
  15. 遥控焊接虚拟环境建模与标定,TG441
  16. 公民结社权在虚拟环境中的运用,D921
  17. 多机器人遥操作分布式虚拟环境关键技术的研究,TP242.2
  18. 基于多通道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械产品展示系统的研究,TP391.9
  19. 儿童安全教育的三维交互环境软件平台研究,TP391.9
  20. 基于GPU的实时阴影算法研究,TP391.41
  21. 基于点的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