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模式分析

作 者: 马骏骎
导 师: 陈沛芹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叙事 访谈类节目 叙事结构 叙事节奏 叙事视角
分类号: G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电视作为影像的叙事媒介,处处渗透着叙述,同时也可以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成叙事文本,因此近年来,叙事学理论开始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大众媒体,尤其是同电视研究联系在一起。将叙事理论引入电视研究有助于使电视研究走出社会学批评的单一模式,不啻是开辟了一条品鉴电视文化的新途径。电视作为叙事文本的特点在于电视对于叙事媒介的整合性、对叙事内容的包容性以及对叙事技巧的依赖性,电视的这些魅力也论证了利用叙事理论进行电视节目分析的有利优势和必要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将叙事学理论应用到目前较为流行的电视访谈节目,尤其是叙事类电视访谈节目中,探讨其一般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特征,从而为此类节目的操作实践提供良好的借鉴。目前的访谈节目主要分为话题类访谈节目和叙事类访谈节目,由于叙事类访谈节目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本文侧重于研究叙事类访谈节目,以考察其叙事模式和叙事特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两档知名访谈节目的典型访谈文本为基础,就此类电视访谈节目的叙事模式做出探讨,具体涉及的要素包括叙事框架的建立、叙事人称的应用、叙事节奏、嘉宾和主持人在叙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他各类辅助叙事元素的大量使用等,从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话语两方面综合考察节目在叙事实践中的深层规律。在对两期节目典型个案的研究过程中,本文结合了一定的统计数据和归纳分析,以期得到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从而为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模式和特征做出较为科学的总结和归纳,同时为此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叙事策略,使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全文目录


致谢  4-5
内容摘要  5-6
Abstract  6-9
引言  9-13
  一、研究回顾  9-11
  二、本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11-13
第一章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框架  13-35
  一、事件在访谈类节目中的地位和特征  13-18
    (一) 以事件和细节为核心支撑叙述  14-17
    (二) 宏观叙述和细节“对话”相辅相成  17-18
  二、精心设计叙事结构  18-35
    (一) 叙事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8-21
    (二) 大量借鉴经典叙事结构  21-26
    (三) “倒叙”、“插叙”穿插运用,制造叙事悬念  26-29
    (四) 叙事结构由节目制作者、而非故事讲述者所主导  29-32
    (五) 主持人以“提问”为核心话目  32-35
第二章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视角  35-43
  一、第一人称为主、其他人称相辅的叙事视角  35-39
    (一) 嘉宾第一人称叙述为中心  35-37
    (二) 辅助角度第一人称叙述提供“旁征博引”  37-39
  二、其他人称叙事视角锦上添花  39-43
    (一) 第二人称视角增添现场感,引导被访者  39-40
    (二)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客观冷静,充实内容  40-43
第三章 嘉宾在叙事中的特征和作用  43-48
  一、嘉宾身份兼备“多样性”和“统一性”  43-44
    (一) 邀请嘉宾不拘一格  43
    (二) 符合统一身份分类  43-44
  二、嘉宾选择有助叙事的丰富和完整  44-48
    (一) 嘉宾具备可期待性和丰富的叙事元素  44-45
    (二) 嘉宾是事件的“主人公”或重要“旁观者”  45-46
    (三) 嘉宾是叙事机制上的一道工具  46
    (四) 嘉宾设定是节目风格的一种体现  46-48
第四章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节奏把握  48-51
  一、闪进闪回推进叙事速度,避免冗长叙事  48-50
  二、“定格”细描,细腻见长  50-51
第五章 多种叙事手法在访谈类叙事节目中的运用  51-56
  一、现场拍摄与后期画面编辑,营造“访谈”氛围  51
  二、画面、现场展示提供“视觉”补充  51-52
  三、场外画外音,集中体现节目制作者的意志  52-53
  四、音乐、道具、色彩渲染场景,烘托气氛  53
  五、借观众之口,表现制作者叙事意图  53-56
第六章 结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0
附录一:《杨澜访谈录》2006 年度节目表  60-62
附录二:《鲁豫有约》2007 年1 月1 日-5 月15 日节目表  62-65
附录三:《杨澜访谈录之成龙(上)》编辑稿  65-72
附录四:《杨澜访谈录之成龙(下)》编辑稿  72-79
附录五:《鲁豫有约之生死恋人》编辑稿  79-90

相似论文

  1.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2.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3. 基于脚本的中学英语叙事文体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G633.41
  4.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5. 我的讲台,我的歌,G652.4
  6. 走出创伤,I712.074
  7.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8. 《我的安东尼亚》的叙事艺术,I712.074
  9.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10.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11. 传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J905
  12. 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叙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研究,G434
  13.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G625.1
  14. 一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叙事研究,G647.38
  15. 《喜福会》中的女权主义研究,I712.074
  16.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叙事比较研究,I207.41
  17. 维·苏·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叙事特点,I561.074
  18. 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I207.42
  19.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20. 论菲茨杰拉德最后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I712.074
  21. 从空间叙事角度分析《欢乐之家》中丽莉·巴特悲剧的必然性,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