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大学生在英语恭维语及其回应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作 者: 刘坤
导 师: 杨连瑞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中介语语用学 语用失误 恭维语言语行为 语用失误的原因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3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大学EFL(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在英语恭维语及其回应中的语用失误。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导致中国EFL学生在实施恭维语言语行为时所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或因素,比如:文化差异、语用迁移、语用石化。参与此项研究的被试共有三组:第一组被试由24名中国大学一年级EFL学生构成;第二组由另外42名大三的EFL学生组成,本研究中所有中国被试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另外,第三组被试来自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的国际仲裁,由其中的10名英语本族语者组成参照组,经过相关的数据整理,以他们的答卷作为分析前两组实验组数据的标准答案。数据收集采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领域中常用的有效工具—问卷调查法。Yu(1999)所设计的问卷将性别和社会地位作为语境参数与恭维语语境紧密结合,并且其信度与效度已被证明(Yu, 1999, p.44-52.)。因此,本研究的问卷以此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补充和修改,由二十个不同的语境构成,其中一半要求被试给出恭维语表达,另一半则让被试对已有的恭维语做出回应。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1969)和Herbert(1986, pp.76-88)的恭维答语分类法,本研究首先对中国被试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分类。为了探讨第二语言熟练程度与语用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将以本族语者的问卷为标准,对大一与大三被试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中国被试的恭维语与恭维语回应策略,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定性分析,以准确地找出其语用失误。研究结果显示,中国EFL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恭维语策略的使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中国被试的答案反应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试图根据自己对目的语的了解,按照标准的英语社会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对于恭维语回应策略的使用,研究发现,虽然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多使用的回应策略是以“谢谢”为主要标志的接受策略,但中国被试否定策略的使用概率大大高于英语本族语者。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被试的语用失误几乎存在于每一种策略的使用中:在恭维语中,中国被试语用失误率最高的是“直接恭维”策略的使用,并且两组中国被试恭维语的语用失误率基本一致;在恭维语回应中,大一学生的语用失误率远远高于大三学生。至于语言熟练程度与语用失误的关系,分析结果表示,较高的语言熟练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但并不能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避免语用失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导致恭维语语用失误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文化差异可谓是引起语用失误的首要原因,因为中西方无论在价值认知体系,面子概念,还是交际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语用负迁移被看作是导致恭维语语用失误的直接因素,对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将其母语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策略直接运用到目的语中;语用石化与语用失误的关系是中介语研究领域中较新的研究发现,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例证再次证实了语用石化可导致语用负迁移的产生,因此可视为引发语用失误的深层原因;另外,现阶段中国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用负迁移和语用石化现象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也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最后,本文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与语用失误原因的探究,以提高学习者交际能力和改进语言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对改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4-20
  1.1 Research Orientation  14-15
  1.2 The Object of Research ------ Pragmatic Failures in Compliment Speech Act  15-16
  1.3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16-17
  1.4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17-18
  1.5 Research Methodology  18-19
  1.6 Outline of the Thesis  19-20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20-39
  2.1 Introduction  20
  2.2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20-24
    2.2.1 Definition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21-22
    2.2.2 Domains and Related Studies  22-24
  2.3 Pragmatic Failure  24-28
    2.3.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25-26
    2.3.2 Classifica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26-27
    2.3.3 Major Study Approaches  27-28
  2.4 Compliment Speech Act  28-32
    2.4.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8-31
    2.4.2 Defining Compliments  31
    2.4.3 Types of Compliments  31-32
  2.5 Studies of the Speech Act of Compliments  32-38
    2.5.1 The Features of Compliments  33-36
    2.5.2 The Functions of Compliments  36-37
    2.5.3 Gender-based Differences  37-38
  2.6 Summary  38-39
Chapter III Research Design  39-48
  3.1 Introduction  39
  3.2 Research Questions  39-40
  3.3 Subjects  40-42
  3.4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42-46
  3.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zing Procedures  46-47
  3.6 Summary  47-48
Chapter IV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48-75
  4.1 Introduction  48
  4.2 Data Descriptions  48-53
    4.2.1 An Overall Classification of the Data  48-51
    4.2.2 Comparison between First-year and Third-year EFL Subjects  51-53
  4.3 Identifica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s  53-73
    4.3.1 Analysis on Compliment Strategies  53-58
    4.3.2 Analysis on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58-65
    4.3.3 Pragmatic Failures Committed by Chinese Subjects  65-73
  4.4 Summary  73-75
Chapter V Discussion on the Findings  75-88
  5.1 Introduction  75
  5.2 Cultural Differences  75-79
    5.2.1 Different Value Systems  76
    5.2.2 Different Concepts of Face  76-78
    5.2.3 Different Styles of Communication  78-79
  5.3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79-82
    5.3.1 Negative Pragmalinguistic Transfer  80-81
    5.3.2 Negative Sociopragmatic Transfer  81-82
  5.4 Pragmatic Fossilization  82-84
  5.5 Improper Language Teaching  84-87
    5.5.1 Pedagogical Strategies  84-85
    5.5.2 Input Factors  85-87
  5.6 Summary  87-88
Chapter VI Conclusions  88-97
  6.1 Introduction  88
  6.2 Major Findings  88-91
  6.3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91-95
    6.3.1 Enhancement of Cross-Cultural Sensitivity  91-92
    6.3.2 Teachers Training  92-93
    6.3.3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 Knowledge  93-94
    6.3.4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94-95
  6.4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95
  6.5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95-97
Bibliography  97-104
Appendix I DCT Questionnaire for the Chinese Subjects  104-110
Appendix II DCT Questionnaire for the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110-117
Acknowledgements  117-118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118

相似论文

  1.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2.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调查分析,H195
  3. 显性教学对高职学生习得英语拒绝语的影响,H319
  4. 中国大学生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研究,H319
  5. 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翻译策略,H059
  6. 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语用失误研究,F740.41
  7. 关联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H315.9
  8. 留学生汉语习得中语用失误的考察与分析,H319
  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负语用迁移研究,H319
  10. A Study of Nonverbal Pragmatic Failure: Forms, Causes, and Avoiding Strategies,H030
  11. A Study of 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Pragmatic Failures of Euphemism,H030
  12. 高中生英语语用学习现状及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G633.41
  13. 礼貌原则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其对策研究,H030
  14.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H319
  15. 留学生使用汉语招呼语的语用失误研究,H195
  16. 口译中社交语用失误的关联性研究,H059
  17. 汉英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H030
  18. 中国大学生在接受与拒绝中的过渡语语用失误研究,H319
  19. 《英汉大词典》语用信息研究,H316
  20. 从礼貌用语看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H319
  21.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导游实习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H31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