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高压技术对哈密瓜汁风味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作 者: 尹琳琳
导 师: 陈计峦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哈密瓜汁 品质 呈味物质 香气
分类号: TS25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鲜榨哈密瓜汁为实验对象,主要探讨了超高压技术处理前后及贮藏期内,哈密瓜汁的基本理化品质,包括还原型Vc、可溶性固形物、pH值、色差、褐变度、浊度、粒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法(SPME/GC/MS),分别对处理前后的瓜汁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脂肪酸、以及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探索经过不同条件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同时还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哈密瓜汁中关键酶LOX和微生物总数及霉菌酵母菌数的变化规律;本论文还通过单因素与相应曲面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及在贮藏期内哈密瓜汁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初探,并分析哈密瓜汁流变特性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除进行超高压不同条件下的处理,并以热处理和pH值协同超高压处理做对比,探讨出较为适宜的超高压处理哈密瓜汁的实验参数,为超高压技术在哈密瓜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基于以上实验内容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哈密瓜汁中的还原型Vc受超高压影响较小,常温下压力达500Mpa时Vc保存率仍达84.8%。超高压处理改善了瓜汁的色泽,在预设条件下,L值最大增幅为0.65,褐变程度降低;平均粒径增加了132.4μm,热处理后降低为52.24μm;浊度值也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增幅为147.3NTU,悬浮稳定性增加了6.4%,超高压处理后瓜汁的可固与pH值变化均不显著。低pH条件对瓜汁的部分指标影响较为显著:还原型Vc保存率均在91%以上;浊度值显著增加,增幅在50%以上,稳定性下降;L值增幅减小0.6;瓜汁粒径在低酸下偏小,其它指标变化不显著。超高压与pH值协同超高压处理后的样品品质在整个贮藏期间有明显改观,延长了哈密瓜汁的贮藏期。(2)超高压处理后经超高压处理后各种有机酸受压力影响较小,酒石酸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在最高处理条件下,增加了0.8mg/mL;抗坏血酸降至0.21mg/mL;超高压处理后蔗糖含量增加了33.533mg/mL,果糖含量在300Mpa时减少了20.4%,葡萄糖减少不显著;瓜汁pH值改变蔗糖浓度有显著变化(P<0.05);超高压以及pH值协同超高压处理后哈密瓜汁中主要脂肪酸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经超高压与pH值协同超高压处理后有机酸与可溶性糖在整个贮藏期内含量较稳定。(3)哈密瓜汁为假塑性流体。超高压处理后随压力和温度升高,流态特性参数K分别增加了31%和52.9%,同时果胶增幅也较大;pH=3时对其流态特性稠度系数、粘度与果胶影响最大,分别为0.0253mpa.s,3.22mpa.s与0.172g/g。在4℃贮藏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哈密瓜原汁的粘度逐渐变大;流态特性指数减小,稠度系数增大;果胶含量逐渐降低。但超高压处理后的瓜汁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显著减小。经本实验发现可能瓜汁的粘度值大小与果胶密切相关。(4)哈密瓜汁中LOX残存活性和微生物残存量经过超高压与热处理和调节pH值超高压处理后均有降低。LOX在30℃-35℃时最不易被灭活,温度达到55℃时,在400Mpa,10min条件下残存相对酶活降为0.56;热处理LOX活性降低较为85℃,10min时降为0.296。pH协同超高压处理与单纯的超高压处理和常压热处理相比,对哈密瓜汁中LOX的钝化及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好。较高压力与温度处理后的哈密瓜汁能较长期的保存。哈密瓜汁样品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61.7%-28.61%,酯类6.87%-16.3%,醇类35.09%-2.77%与酮类1.74%-0.13%。瓜汁中的乙酸酯类,丙酸酯、丁酸酯、己-酸酯类哈密瓜汁主要酯类物质受单纯超高压处理影响较小,热处理后损失较为严重;(2反,6顺)-壬二烯醛与(2反)-壬烯醛受处理方式减少尤为显著,热处理后(6顺)-壬烯醛出现急剧增加;哈密瓜汁中的总醇含量经处理后呈现显著增加,(6顺)-壬烯醇与(3反-6顺)-壬二烯醇受处理条件影响尤为显著。哈密瓜汁中香气成分醛类、酯类和酮类这种变化可能与处理条件对瓜汁中的微生物与LOX酶活性的影响有关。(5)综合整个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超高压处理压力300Mpa-400Mpa,温度45℃,处理时间为l0min,结合pH=5的条件下,哈密瓜汁能达到较理想的灭菌效果,并且对其品质影响较小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2
前言  12-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21
  1.1 哈密瓜及其生产加工现状  13
  1.2 食品杀菌技术  13-17
    1.2.1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EF)  14
    1.2.2 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DPCD)  14
    1.2.3 超高压处理技术(UHP)  14-17
  1.3 液态食品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  17-18
    1.3.1 乳制品流变特性的研究  17-18
    1.3.2 蔬菜汁的流变特性的研究  18
    1.3.3 果汁的流变特性的研究  18
  1.4 课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18-19
    1.4.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8-19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9-21
第二章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基本理化品质的影响  21-48
  2.1 材料与设备  21-22
    2.1.1 实验材料  21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
    2.1.3 实验设备  21-22
  2.2. 实验方法  22-23
    2.2.1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案  22
    2.2.2 各指标测定方法  22-23
  2.3 结果与分析  23-46
    2.3.1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还原型Vc的影响  23-25
    2.3.2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5-28
    2.3.3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pH值的影响  28-30
    2.3.4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浊度与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30-34
    2.3.5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褐变度的的影响  34-39
    2.3.6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色泽的影响  39-43
    2.3.7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粒度分布的影响  43-46
  2.4 结论  46-48
第三章 超高压技术对哈密瓜汁中主要呈味物质的影响  48-64
  3.1 材料与设备  48-49
    3.1.1 实验材料  48
    3.1.2 主要实验试剂  48
    3.1.3 实验设备  48-49
  3.2. 实验方法  49-50
    3.2.1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案  49
    3.2.2 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  49
    3.2.3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49-50
  3.3 结果与分析  50-62
    3.3.1 有机酸与可溶性糖的标准曲线  50-51
    3.3.2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有机酸的影响  51-56
    3.3.3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可溶性糖的影响  56-60
    3.3.4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主要脂肪酸的影响  60-62
  3.4 结论  62-64
第四章 超高压技术对哈密瓜汁流变特性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  64-84
  4.1 材料与设备  64-65
    4.1.1 实验材料  64
    4.1.2 实验试剂  64
    4.1.3 实验设备  64-65
  4.2 实验方法  65-66
    4.2.1 样品制备与处理方法  65
    4.2.2 流变特性的测定  65
    4.2.3 可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咔唑比色法)  65-66
    4.2.4 响应曲面试验因素水平编码  66
  4.3 结果与分析  66-83
    4.3.1 超高压处理前后哈密瓜汁流型的判断  66-67
    4.3.2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67-69
    4.3.3 响应曲面法分析不同条件处理对哈密瓜汁粘度的影响  69-72
    4.3.4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  72-76
    4.3.5 超高压处理前后哈密瓜汁流变特性、粘度和果胶含量在4℃贮藏条件下的变化  76-79
    4.3.6 pH值协同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流变特性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  79-83
  4.4 结论  83-84
第五章 超高压处理对鲜榨哈密瓜汁中香气、LOX酶和微生物的影响  84-101
  5.1 材料与设备  84-85
    5.1.1 实验材料  84
    5.1.2 主要实验试剂  84
    5.1.3 实验设备  84-85
  5.2. 实验方法  85-87
    5.2.1 样品制备与处理方法  85-86
    5.2.2 酶活性的测定  86
    5.2.3 样品中微生物的检测  86-87
  5.3 结果与分析  87-100
    5.3.1 超高压与常压热处理对哈密瓜汁中LOX酶的影响  87-90
    5.3.2 超高压与不同pH值下的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哈密瓜汁微生物的影响  90-95
    5.3.3 超高压与热处理对哈密瓜汁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95-100
  5.4 结论  100-101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01-104
  6.1 总结  101-102
  6.2 创新点  102
  6.3 展望  102-104
参考文献  104-107
致谢  107-108
作者简介  108-109
导师评阅表  109

相似论文

  1.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4.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5.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6. 米粉品质改良研究,TS213.3
  7.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8.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9.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10.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1. 齿果酸模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特性评价,TS255.7
  12.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3.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14.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5.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6.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7.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18.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19.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20.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21.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 > 水果加工食品 > 果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