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射频微创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作 者: 何华
导 师: 周晓东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腺病 射频消融 微创治疗 血清卵巢肿瘤相关抗原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分类号: R71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经腹射频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研究背景及目的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好发于育龄女性,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寻找一种无创或微创治疗方法已成为现今研究热点。本研究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腹射频消融(RFA)微创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腹RFA。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月经史,包括痛经程度、月经量及经期天数;术后1、3、6、10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同时检测术前及术后1个月CA125、3个月Hb。描述分析患者术后痛经程度、经量的治疗有效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后经期天数、CA125及Hb的变化。结果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腹RFA治疗。术后随访各时间点,32例患者中,有87.5%(其中9例后壁弥漫型、5例前壁弥漫型和14例局限性)达到治疗有效标准,另外1例全子宫弥漫型、1例前壁弥漫型合并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和2例后壁弥漫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佳。患者的痛经程度、经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80%,术后10个月经期天数较术前下降(P<0.05)。随访期间,30例(93.7%)患者出现少量淡粉色阴道分泌物,28例(87.5%)患者出现术后短暂性下腹疼痛,5例(15.6%)患者出现术后麻醉反应,1例(3.1%)患者出现低热,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术后1个月血清CA125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血清H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并恢复至正常指标内。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RFA微创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可以多次重复治疗、并发症较少等特点,且能够保全女性内生殖器的完整。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射频微创术在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第二部分射频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重点探讨了通过超声检查在经腹RFA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自愿行超声引导下经腹RFA术治疗的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后超声二维(2DUS)、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及使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 Vue通过肘前静脉注射进行子宫CEUS;于术后1、3、6、10个月随访测量子宫体积,并通过描述分析术前后2DUS、CDFI、CEUS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后子宫体积的变化,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术前2DUS图像显示32例患者子宫增大,内膜线偏移;病灶组织内回声分布不均匀,较正常肌壁增粗,内回声增强、减弱或强弱不等,其中14例腺肌瘤2DUS图像均可见到较清楚的病变范围,其余18例弥漫型病变范围不明确。术后随访10个月,2DUS图像示32例患者术后各月子宫体积呈进行性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消融区内回声均不同程度变强,边界尚清晰。(2)术前CDFI显示,18例弥漫型病变子宫肌层内血流信号丰富,呈树枝状分布15例,短线状3例;14例局限型病灶区周边无明显环状血流包绕,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呈树枝状4例,短线状10例。术后CDFI示所有患者消融区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3)术前患者子宫CEUS显示病灶内可见到较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丰富、粗大或正常的血管显影;术后CEUS检查可见所有患者消融病灶内未见造影剂灌注。结论与二维和彩色多谱勒超声图像相比,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更能直观的反映子宫腺肌病行射频微创术后的治疗区域组织凝固范围及残余病灶的情况,为评估早期临床疗效提供了一种较客观、有效的方法。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5-6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3
前言  13-14
文献回顾  14-34
正文  34-63
  第一部分 超声引导下经腹射频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的研究  34-43
    1.1 资料与方法  34-37
      1.1.1 研究对象  34-35
      1.1.2 仪器  35
      1.1.3 方法  35-37
    1.2 结果  37-39
    1.3 讨论  39-43
  第二部分 射频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43-53
    2.1 资料与方法  43
      2.1.1 研究对象、仪器及造影剂  43
      2.1.2 方法  43
    2.2 结果  43-51
    2.3 讨论  51-53
  小结  53
  创新点  53-54
  参考文献  54-63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R445.1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相关蛋白表达的Meta分析,R711.71
  3. 犬子宫蓄脓征的X线和B型超声诊断及临床应用,S858.292
  4. 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R445.1
  5.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评价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颈动脉硬化及管壁弹性,R445.1
  6. 妊娠常见并发症患者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R714.25
  7.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R445.1
  8. 膝骨性关节炎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费用分析,R687.3
  9. 超声在颈神经丛阻滞中的应用,R614
  10. 探讨高频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应用,R445.1
  11. 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在兔肝脏中的应用研究,R817.5
  12.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病变的诊断及评估肝脏恶性肿瘤造影模式与其血管生成的关系,R735.7
  13. 雌激素介导ERα调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R711.71
  14. 微泡造影剂与共聚物P85联合超声辐照对HepG2细胞基因转染的影响,R735.7
  15. DWI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病灶的早期诊断和定量评价,R735.7
  16. Eotaxin-1和V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R711.71
  17. 第11-13周胎儿鼻后三角的二维三维超声观察和测量的研究,R714.5
  18. BMP-1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R711.71
  19. Rho/Rock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R711.71
  2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分析,R711.71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窗口期在位子宫内膜6种差异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R711.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妇科学 > 女性生殖器其他疾病 > 子宫及子宫颈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