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创新药物西那沙星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作 者: 费燕
导 师: 范国荣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西那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DNA 荧光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 相互作用 共存金属离子
分类号: R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组成生命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各自的生物功能,对一切生命现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这些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离子,特别是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当前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学及化学等众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建立药物-生物大分子结合的体外模型,了解结合的模式、程度、结合部位、结合力等问题,不仅有助于在分子层次的水平上认识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的作用机理和规律,了解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而且有助于认识药物药效作用的药理、毒物毒性作用的毒理之微观机制,为药物分子的设计与筛选及新药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启发与重要指导,其中以蛋白质为作用靶和以核酸为作用靶的药物设计正是目前药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此外,这方面研究的许多成果还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生命科学中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检测。光谱法尤其是荧光光谱法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离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荧光测试中的发射峰特征、能量转移(即发生了荧光的加强或猝灭)等指标可以对分子中荧光生色基团的结构及其所处的微环境提供有用的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与有机小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外源性荧光作为指示探针,也可利用大分子自身的内源性荧光作为探针(蛋白质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存在,使其具有内源荧光)。紫外-可见光谱法也是研究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常用的技术,因为有些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后,它们的吸收光谱会有一定的改变,出现吸收峰位移或谱峰宽度变化。蛋白质中的某些芳香氨基酸如色氨酸、苯丙氨酸等在紫外区存在吸收峰,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其紫外吸收光谱随之发生变化:吸收峰红移或者蓝移,吸光度及谱带亦有变化。DNA分子由于含有碱基生色团的双螺旋结构,在260nm附近处有强吸收,可根据相互作用前后DNA或其靶向分子的吸收谱带的变化对二者相互作用模式进行判断。因此,利用光谱方法通过蛋白质和DNA分子结合药物分子后结构上的变化来研究结合机理,是非常有效、简便且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喹诺酮类药物以其高效、广谱、服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仍存在一系列缺点,有关其药效作用机理、毒副作用等方面还需不断深入研究,开发高活性、低副作用的新型喹诺酮类药物也一直是研究热点。西那沙星(sinafloxacin)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感染新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促旋酶和Ⅳ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母核的7位具有氮杂螺环结构,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尤其对盐酸环丙沙星耐药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抗菌活力强,且细胞毒性显著低于同类产品中的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8位上的甲氧基能提高其光稳定性,减少光解产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了探讨西那沙星的生物体内作用机制,本论文研究了西那沙星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研究对象,利用西那沙星对蛋白质分子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这个特征,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BSA与西那沙星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西那沙星能使BSA的内源荧光产生规律性的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西那沙星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远大于各类猝灭剂对于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碰撞猝灭速率常数2.0×1010L·mol·s-1,且随温度升高,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减小;紫外光谱亦显示BSA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λ=8nm),因此其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因复合物的形成而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荧光猝灭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与pH条件下西那沙星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D,基于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分别将一定浓度BSA的荧光光谱数据和与BSA等物质的量的西那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输入Matlab软件,测定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根据热力学参数由于△G<0,结合反应可以自发进行,△S均为正值、△H均为负值确定了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采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技术考察了西那沙星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色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略有蓝移,表明其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增加,从而揭示药物分子不仅可以和蛋白质分子结合,而且对蛋白质分子的构象都有一定的影响,使BSA形成一种新的无序结构。生物体内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它们不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而且能与喹诺酮药物发生配位作用形成配合物,也可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反应,成为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金属离子(Cu2+,Fe3+,Zn2+,Mg2+)对西那沙星-BSA间结合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减小了药物与蛋白质间的结合常数,缩短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潴留时间,增大了药物的最大作用强度,这对希望短期提高药效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以小牛胸腺DNA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检测技术,结合离子强度考察、单双链DNA实验、偏振实验、KI猝灭实验、DNA热变性实验、粘度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西那沙星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加入DNA后西那沙星紫外吸收峰位置并未出现明显红移,Stern-Volmer方程计算荧光猝灭常数Ksv随温度增加而降低;随着以Na+表征的离子强度的增加,DNA对西那沙星的荧光猝灭程度变化甚小,说明西那沙星与DNA之间不存在非特异性的静电作用;单链DNA(ssDNA)对西那沙星的猝灭作用略大于双链DNA(dsDNA);不同DNA浓度时,西那沙星的荧光偏振值没有明显改变;KI猝灭数据显示西那沙星并未受到DNA碱基对的有效保护,DNA热变性温度(Tm)、粘度也没有显著升高;以上结果可以判断西那沙星与DNA间的结合作用为沟槽结合,其荧光猝灭亦是由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所致。根据荧光强度变化求得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同时考察了镁离子对相互作用的影响,镁离子和DNA均能使西那沙星的荧光强度出现降低现象,且镁离子的存在能使DNA对喹诺酮药物的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推测该三元体系形成了稳定的三元复合物,镁离子起了桥梁的作用。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第一章 概述 13-31 一、前言 13 二、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13-16 三、药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 16-20 四、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20-22 五、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现状,作用机制 22-24 六、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选择 24-26 参考文献 26-31 第二章 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31-50 一、引言 31-32 二、实验部分 32 (一) 仪器与试剂 32 (二) 实验方法 32 三、结果与讨论 32-47 (一) 猝灭类型的确定 32-36 (二) 结合常数的计算 36-38 (三) 热力学参数和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38 (四) 结合位置的计算 38-40 (五) 西那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40-45 (六) 共存金属离子对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参数的影响 45-47 四、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0 第三章 西那沙星与DNA相互作用及镁离子的影响 50-66 一、引言 50 二、实验部分 50-51 (一) 仪器与试剂 50-51 (二) 实验方法 51 三、结果与讨论 51-62 (一) 紫外光谱特征 51-53 (二) 荧光猝灭研究 53-54 (三) 离子强度的影响 54-55 (四) 单双链DNA作用的区别 55-56 (五) 荧光偏振研究 56-57 (六) I~-猝灭能力的影响 57-58 (七) DNA热变性实验 58-60 (八) 粘度实验 60-61 (九) 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 61 (十) 镁离子对西那沙星和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61-62 四、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6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66-6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相关成果 68-69 致谢 69-70 附录一: 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 70-79 附录二: Cary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标准操作规程(SOP) 79-90 附录三: Cary Eclipse荧光分光光度计标准操作规程(SOP) 90-104
|
相似论文
-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 卷曲螺旋蛋白52与TRAF6及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对NF-κB通路的影响研究,R363
-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 抗重金属汞、铜、锌单抗可变区序列的克隆鉴定、真核表达及三维模拟,X171.5
-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