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任鸿隽的科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科学的贡献

作 者: 殷陈亮
导 师: 彭平一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科学事业家 科学救国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科学教育
分类号: G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任鸿隽是中国的“科学事业家”,是中国现代科学的拓荒者。他的科学思想非常丰富,从科学救国思想、科学精神思想到科学方法科学教育思想,都对中国现代科学产生巨大影响。任鸿隽一开始是主张“革命救国”的,他参加了辛亥革命,但随着革命的失败,他认识到革命是救不了国的,于是以稽勋生的身份留美学习。在美国留学期间,以他为首的留美学生创立了中国科学社和向国内发行《科学》杂志,以期对国人进行科学启蒙与宣传。就这样他从一个革命青年转变为一个科学救国者。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和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任鸿隽一生致力于宣扬和传播科学,他对于科学精神从本质、特征、体现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试图以此达到改造学界的目的。关于科学方法,任鸿隽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归纳方法从来没有在中国得到过发展,归纳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实质,归纳方法就是科学方法。要在中国发展科学,就必须首先提倡和宣传归纳方法。任鸿隽宣传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建立科学的学界,于是他大力宣传进行科学教育。他非常注重科学教育的发展,他要求制定完善的科学计划和大力发展研究机构,争取科研经费和加强科学管理。他不仅非常注重科学的基础研究,更重视科学教育本身发展。他还认为要普及科学教育和引进西方教学方法。他认为,对科学教育进行研究,对我国如何走向教育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鸿隽是中国科学事业从无到有的拓荒者。在中国现代科学历史的画卷中,有他笔蘸心血的幅幅力作,对现代中国的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0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8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水平  8-9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9-10
第一章 任鸿隽科学思想的形成  10-20
  1.1 任鸿隽科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0-13
    1.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10-11
    1.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概念的形成  11
    1.1.3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科学思想和科学救国思想  11-13
  1.2 任鸿隽的宣传和推展科学的活动  13-20
    1.2.1 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1908-1914)  13-14
    1.2.2 创办科学社和《科学》杂志(1914-1918)  14-15
    1.2.3 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1918-1925)  15-17
    1.2.4 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重视科学机构的建立(1925-1949)  17-18
    1.2.5 建国后继续关心科学事业(1949-1961)  18-20
第二章 任鸿隽对科学精神的论述  20-27
  2.1 科学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20-24
    2.1.1 任鸿隽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20-21
    2.1.2 科学精神对学界、学术的意义  21-22
    2.1.3 科学方法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22-24
  2.2 科学精神的内核是求真  24-25
    2.2.1 崇实  24-25
    2.2.2 贵确  25
  2.3 科学精神的特征  25-27
    2.3.1 察微  25-26
    2.3.2 慎断  26
    2.3.3 存疑  26-27
第三章 任鸿隽的科学方法思想  27-35
  3.1 科学的本质在方法  27-29
    3.1.1 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7-28
    3.1.2 科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研究社会  28-29
  3.2 "论理学的要术曰归纳与演绎"  29-32
    3.2.1 重归纳法,轻演绎法  29-31
    3.2.2 归纳法是试验的方法  31
    3.2.3 归纳法是一种不断使人进步的方法  31-32
  3.3 归纳方法的步骤  32-35
第四章 任鸿隽关于科学建设和科学教育的思想  35-41
  4.1 关于科学建设的思想  35-38
    4.1.1 致力于形成和发展中国学界  35
    4.1.2 "基础研究不可忽视"  35-36
    4.1.3 制定科学计划  36-37
    4.1.4 大力发展研究机构  37
    4.1.5 争取科研经费和加强科研管理  37-38
  4.2 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38-41
    4.2.1 科学与教育的关系  38-39
    4.2.2 普及科学教育和引进西方教学方法  39-40
    4.2.3 训练优秀师资、注重教授方法  40-41
第五章 对任鸿隽科学思想的评价  41-53
  5.1 任鸿隽科学思想的时代特征  41-44
    5.1.1 科学主义的倾向  41-42
    5.1.2 科学救国和科学启蒙并重  42-43
    5.1.3 强调科学方法的"科学整体观"  43-44
  5.2 任鸿隽科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44-50
    5.2.1 推动了中国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从无到有的产生和发展  44-46
    5.2.2 起到了近代科学启蒙的作用,促进了国人科学意识的形成  46-47
    5.2.3 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制度化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47-48
    5.2.4 其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48-50
  5.3 任鸿隽科学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50-53
    5.3.1 科学救国论的局限  50
    5.3.2 科学主义的局限  50-51
    5.3.3 科学方法论上的重归纳轻演绎  51-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G633.7
  2. 辽宁阜新市中学物理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G633.7
  3. 试论土家族习俗与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K892.3
  4. 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TS971
  5.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模式研究,G322
  6. 对卡尔·萨根科学传播活动的研究,G327.12
  7. 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G641
  8. 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回归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G612
  9. 对“爱科学”教育的反思,G633.98
  10.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研究,G623.6
  11.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G623.6
  12. 3~6岁幼儿浮力的前概念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G613.3
  13. 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4.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322
  15. 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B82
  16. 论大学科学教育的人文目标,G640
  17. 我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研究,G641
  18. 科学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G641
  1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G40
  20. 小学科学教师“五阶段”专业培训模式研究,G623.6
  21.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G61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