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研究
作 者: 户涛
导 师: 刘永萍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绿洲 承载力 生态综合承载力 生态足迹 系统动力学 协调性
分类号: F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综合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是承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开展生态综合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综合研究不仅对生态学发展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在国内外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专家和学者所普遍关心的“生态综合承载力”这一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将生态综合承载力定义为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区域生态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生产力条件、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物质需求标准,区域生态综合系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和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经济系统与区域社会人口系统的适宜程度。之后对研究承载力常用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并比较其的优劣势,进而阐述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关系。本文以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例。新疆绿洲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光、热、水、土耦合条件,在天然农牧业绿洲的基础上,工矿企业绿洲和城市绿洲的形成,对绿洲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由于水资源匮乏,新疆绿洲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以及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还是处于平衡失调甚至是恶化趋势。在对新疆绿洲生态综合系统实证分析基础上,融合生态足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清晰地表明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新疆绿洲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综合分析新疆绿洲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参数的选择和调整。首先进行模型误差分析,利用20012005年统计数据,模拟出20062008年的主要指标值,和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误差,但是较小,模型运行结果可信度较高。之后对新疆绿洲20092030年的生态综合承载力进行仿真预测,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是协调可持续的;经济资源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是由不协调逐渐协调持续的;生态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逐渐减弱,演变为不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预测分析,由此提出新疆绿洲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案,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未来新疆绿洲经济协调发展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5 1.1 研究背景 10-11 1.1.1 全球化、信息化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挑战 10 1.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0-1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2 1.2.1 研究目的 11-12 1.2.2 研究意义 12 1.3 研究的思路及创新 12-15 1.3.1 研究思路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3.3 创新之处 14 1.3.4 研究框架图 14-15 第二章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理论研究 15-24 2.1 承载力理论透视 15-19 2.1.1 承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15-18 2.1.2 承载力的分类 18-19 2.2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概念的界定 19-20 2.2.1 关于绿洲定义的综述 19 2.2.2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内涵 19-20 2.3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20-22 2.3.1 静态的测算方法 20-21 2.3.2 动态的测算方法 21-22 2.3.3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22 2.4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2-24 第三章 新疆绿洲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24-36 3.1、绿洲形成与基本属性 24-27 3.1.1 绿洲的形成与分类 24-26 3.1.2 绿洲系统的特性 26-27 3.2 新疆绿洲的特征及分布 27-29 3.2.1 新疆绿洲的分布 28 3.2.2 新疆绿洲的特征 28-29 3.3 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评述 29-36 3.3.1 新疆绿洲生态环境概述 29-31 3.3.2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系统的评述 31-36 第四章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构建 36-59 4.1 系统动力学简介 36-37 4.2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设计 37-53 4.2.1 前提假设 37 4.2.2 模型的子系统构成 37-39 4.2.3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指标的选择 39-41 4.2.4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设计 41-53 4.3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模型中各子系统关系分析 53-59 4.3.1 各个子系统内部关系分析 54-57 4.3.2 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 57-59 第五章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可信度分析 59-62 5.1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59-61 5.1.1 资源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59-60 5.1.2 生态环境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60 5.1.3 经济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60 5.1.4 人口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60-61 5.2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整体可信度评价 61-62 第六章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仿真预测及评析 62-74 6.1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仿真模拟 62-70 6.1.1 资源子系统模拟预测结果 62-66 6.1.2 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模拟 66-68 6.1.3 经济子系统仿真模拟 68-69 6.1.4 人口子系统仿真模拟 69-70 6.2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70-72 6.2.1 资源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71 6.2.2 生态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71-72 6.2.3 经济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72 6.3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发展态势分析 72-74 第七章 新疆绿洲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74-82 7.1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加大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力度,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74-75 7.1.1 保护耕地资源 74-75 7.1.2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75 7.1.3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十地资源持续利用 75 7.2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75-77 7.2.1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76 7.2.2 加强科教兴水,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76 7.2.3 建立健全水资源法制管理,依法治水,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76 7.2.4 继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76-77 7.3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77 7.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77-79 7.4.1 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77-78 7.4.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轻新疆绿洲资源压力 78-79 7.5 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促进新疆绿洲社会和谐发展 79-82 7.5.1 树立长远的人口发展观 79-80 7.5.2 要树立积极的人口发展观 80-81 7.5.3 要树立安全的人口发展观 81 7.5.4 要树立动态的人口发展观 81-82 参考文献 82-84 致谢 84-85 作者简介 85-86 导师评阅表 86
|
相似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 环境系统再生产理论下的煤炭环境成本研究,F406.72
-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F323.8
- 再生混凝土材料高温、碳化和受弯构件受弯性能试验研究,TU528
- 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X171
- 西藏地区建筑色彩的研究,TU115
- 底部钢筋网改性砂浆层加固石楼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TU363
- 500MPa级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TU375.1
-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轿车平顺性分析与改进,U461.4
- 从荒原到绿洲,I712.074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224
- 基于共享心智模式的煤矿班组安全管理研究,X936
- 江西省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周期波动研究,F293.3
-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TV213.4
- 某多跨转子系统可靠性灵敏度分析,TH113
-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系统优化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X26
-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