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放射性肝损伤的生化、CT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曲雅静
导 师: 郑静晨;黎功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肿瘤学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功能异常 病理学 兔/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分类号: R8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探讨肝脏在不同放疗剂量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2、观察兔肝脏放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特点;测量放疗前、后肝脏照射区与未照射区不同时相下CT值大小。3、观察不同放疗剂量下肝脏病理学改变特点并评价肝脏纤维化情况。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三组分别为10Gy组、15Gy组和20Gy组。2、半肝放射治疗——①麻醉将速眠新II和氯胺酮1:1配比混合后,按0.3 ml/Kg肌肉注射,麻醉B、C、D三组实验用兔;②体位与固定取仰卧位,然后将兔固定于木制兔台上,兔台固定于治疗床上的负压真空垫内;③定位行CT定位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并将CT定位扫描信息传输至TPS工作站中;④计划以胆囊为界勾画右半肝为放疗靶区,55%等剂量曲线为处方曲线;⑤采用全身伽玛刀2.5准直器放射治疗。3、化验检查——实验用兔于放疗前、放疗后48小时内、放疗后1周、2周、1月、2月、3月行肝功能(ALT、AST、ALP、GGT、TP、ALB、TBIL、DBIL、PA),凝血功能(PT、PT%、PTINR、FbgC、TT),纤维化组合(LN、PcIII、IV.C)检查。抽血前禁食8小时,将兔固定于兔盒内,二甲苯涂抹耳缘静脉处,待血管充盈良好后抽取血液标本2ml送检。4、CT检查——B、C、D三组实验兔于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行肝脏CT平扫加增强。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安射力注射液350与生理盐水混合配置成300)以0.5ml/s的速率注入5ml,动脉期15s,静脉期41.5s,延迟期103s。获得兔肝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图像。5、病理取材及观察——实验用兔处死后,切取3块1cm3大小的肝脏组织,取材区分别为:高剂量区(放疗靶区中心),低剂量区(放疗靶区边缘),未照射区(左半肝外侧叶)。标本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5um连续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后显微镜观察。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实验所有资料。B、C两组放疗前后左、右半肝在不同CT扫描时相下的CT值及动态监测的各项化验指标均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记录不同放射剂量下放射性肝损伤的病理表现特点,建立表格对照。结果:1、实验用兔存活率A、B、C三组无实验用兔死亡,存活率100%,D组死亡3只,存活率40%,D组资料不参与统计分析。D组(20Gy)3只死亡实验用兔于放疗后出现腹泻、食欲差、精神差、乏力表现,在放疗后5-10天内死亡。2、化验检查结果①肝功能改变放疗后3月内动态监测B、C两组实验用兔的AST、TBIL、DBIL、TP、ALB五项指标于放疗后1月起上升显著(PAST<0.05,PTBIL<0.05,PDBIL<0.05,PTP<0.05,PALB<0.05);GGT指标呈波动性变化,于放疗后1天下降,至放疗后2月回升(PGGT<0.05);ALP指标于放疗后1天内下降明显,此后至放疗后3月逐渐降至为放疗前的一半左右(PALP<0.05);ALT、PA指标则无明显改变(PAlT>0.05,PPA>0.05)。②凝血功能B、C两组PT、PTINR指标随时间迁移无改变(PPT>0.05、PPTINR>0.05);而PT%、FbgC、TT指标随时间迁移发生改变(PPT%<0.05、PFbgC<0.05、PTT<0.05),其中FbgC、TT指标均于放疗后1天开始升高,1周后升至最高,2周后恢复至正常,PT%则在150-200范围内呈波动性变化。③纤维化指标纤维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PLN>0.05,PPcIII>0.05,PIV.C>0.05)。3、CT影像结果①CT影像学表现实验用兔放疗前肝脏CT影像表现为平扫时显示肝脏密度均匀,动脉期肝脏轻度增强,静脉期强化明显,肝内静脉显影清楚,延迟期造影剂减退,仍可见肝内静脉显影;B、C、D三组(共12只)放疗后3个月肝脏CT影像表现为平扫时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广泛轻度强化,肝内静脉显示不清,延迟期强化不明显。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均未观察到与放疗计划中某条等剂量曲线范围一致的肝脏密度改变4、病理结果①肉眼观,A组肝脏呈红褐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而脆;B、C、D三组肝脏表面及切面呈灰黄色,膈面近中心处为著,肝脏边缘呈灰红色,照射剂量越高,上述改变越明显。肝脏各叶间肉眼观无显著差别;②光镜下,B、C、D三组放疗后3个月肝脏病理见中央静脉及血窦淤血,可见肝静脉闭塞征(venous occlusive disease, VOD),胆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汇管区胶原纤维增多,窦周出现胶原纤维沉积,上述改变随放疗剂量增大而加重。同一肝脏放疗后其放射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随着未照射区、低剂量区、高剂量区的变化而呈加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如剂量组不同而改变明显;③D组(20Gy)3只死亡实验用兔切取肠标本,肉眼观可见粘膜明显水肿,多发出血点、淤血灶,未见溃疡及穿孔。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粘膜及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呈急性炎症性表现。结论:1、伽玛刀放疗兔半肝剂量达20cGy时,死亡率明显增高,达60%,死亡原因与放射性肠炎及肝脏放射性损伤相关。2、肝脏放疗可以引起肝脏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放疗后1月起转氨酶及胆红素指标出现升高改变;碱性磷酸酶在放疗后3月内则呈降低改变。3、肝脏放疗可以引起凝血功能改变,FbgC、TT指标于放疗后1周升至最高,2周后恢复至正常;FbgC、TT对肝脏急性放射性炎症诊断灵敏性较高。4、血清肝纤维化组合化验检查放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而病理检查已出现肝内胶原纤维沉积。因此,肝纤维化检查在诊断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灵敏性欠佳。5、正常兔肝脏放疗后放射性肝损伤CT影像学表现为I型改变: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强化均不显著,放射性肝损伤区较正常肝组织呈现等密度改变。6、随放疗剂量增加,肝静脉闭塞、肝脏纤维化及胆管损伤逐渐加重;同一肝脏放疗后,照射高剂量区较低剂量区及非照射区放射性肝损伤改变略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9
英文摘要  9-16
缩略语表  16-17
研究论文 放射治疗兔半肝所致肝脏功能异常、CT 影像学与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17-50
  前言  17-18
  材料与方法  18-22
  结果  22-32
  附图  32-40
  讨论  40-47
  参考文献  47-50
综述 放射性肝损伤的临床影像学研究概况  50-59
致谢  59-61
个人简历  61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自适应调强放射治疗,R737.33
  3.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4. 锥形束CT联合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研究,R734.2
  5.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6. 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R734.2
  7. 胶片剂量仪在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研究,R815
  8.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9. CoQ10对禽痛风蛋鸡肾脏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S858.31
  10.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S945
  11.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1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13. 犬代偿肾构型、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研究,S858.292
  14. 能谱CT对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R691.4
  15. 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预后因素的研究,R739.63
  16. β-榄香烯对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研究,R734.2
  17. 648例胃癌回顾性分析,R735.2
  18.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TD712
  19.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20. 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研究,R521
  21. 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R73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放射医学 > 放射病、放射损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