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主体的消解与多元化存在

作 者: 徐典
导 师: 隋建国
学 校: 中央美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他者 妇女解放 文化架构 西方哲学 统一性 东方哲学 另类视角 《道德经》 社会批判理论 语言否定 西方近现代哲学 老子 语言叙述 宏观政治 人的本质 精神化 社会发展史 现代性特征
分类号: B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方近现代哲学体系和以其为基础的文化架构中,人的主体性被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起点和理论预设决定着人类改变世界进程中的一切行为。“主体性”在经由了从笛卡尔的唯精神化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界立法”的不断升级中于20世纪初期达到顶峰。1主体被认为具有自由的自我意志,可以认知并把握世界的本质,是自主、自由和理性的实体,是世界的主人,可以按照自身的利益和意愿去利用和改造整个世界。以这种主体性为基础的形而上学“把人作为主体和存在着的基础,在为人自己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世界中规定每一个存在者的真正地位;作为客体的存在者,只有在人将其置于表象中时,他们才是真正的存在物。主体性和人道主义对于实物价值的评价是就其帮助实现人的本质的能力、对人的利弊而言的”。主体性被规定成为一种宏观的共相,带有一定普遍规范性,它迫使具体的个体服从普遍的定义真理、价值规律和行为规范。这构成了整个现代主义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价值核心“作为人的主体”进行批判,它认为所谓普遍的、共相的主体事实上是一个男性统治的话语。与此同时,女性主义也发现了这一关于女性自身的事实:即女性在以往长期内一直陷入在男性主体的宏观政治之中。在对“作为男性的主体”的批判中,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是一致的,前者的批判性为后者提供了哲学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二者又存在着分歧,因为后现代主义的全部努力旨在消解主体和中心性,而女性主义则试图争取或重建自身的主体性。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视角越来越多地探游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作为另一种文化出发点的东方哲学,其间隐含着与众不同的另类视角。东方哲学有着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当西方哲学试图通过尽可能全面的限定来诠释某个概念时,东方哲学则试图将这些限定全都抛弃,从而得到那个最本质的意义。对于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主体性之争,作为东方思想源头的道家哲学蕴涵着值得关注的思辨。老子《道德经》最开始即阐明了:凡是可以被语言叙述的真理,都不是真理。2他在利用语言否定了语言本身的同时,创造了一个让真理得以进入无限性的通道,他无疑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打破和超越所有语言限定系统的空无世界,这样以来,我们便可远离由迄今为止的整个历史所构成的关于真理的庞大系统,从而轻松地做出当下时空的独特介入和判断。同样,当我们将老子对真理的观照转向引起强烈争论的那个“主体”时,将不难发现:当一个主体一旦被认可为主体时,它便不再是真正的主体了,它与那些一切与主体相关的独立、统一自由都不再有关。即真正自由的、免遭批判的主体正是主体的缺席。拉康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因而说道:女性并不存在。于是我们可以假定这样一种设想:单一主体的消解恰恰就意味着原本处于非主体地位的“他者”的真正解放——当然前提是不会马上又另立一个新的主体——且不再对这种他者本身再次进行主体化的重塑,而压根不存在塞拉·本哈比所说的“自我统一性”及这种“自我统一性的失去”,因为原有的那个主体已经被消解,这时无论是已经被消解的主体还是相对于原本那个主体的他者,都不再是主体或他者了,所以也不再需要与“主体”相关联的“同一性”,更没有了“自我统一性”的划分与界定,这也许正是一种解放。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主体进行消解的历史  10-14
  1 后现代小史  10-12
  2 关于主体  12-13
  3 后现代与后结构辨异  13-14
第二章 女性主义及其对主体进行重塑的背景  14-16
  1 女权主义(第一波女性主义)  14
  2 女性主义(第二波女性主义)  14-15
  3 后女性主义(第三波女性主义)  15-16
第三章 东方思维审视下的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歧  16-20
  1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歧  16-17
  2 东方思维审视下的主体性之争  17-20
参考文献  20-21
致谢  21

相似论文

  1. 人文奥运精神的后现代性特征分析,G811.21
  2. 转型时代的思想塑造,D61
  3.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A811.6
  4. 解析中国“80后”油画作品中图示化语言的视觉呈现,J213
  5. 以行为无价值为基础的二元违法论的合理性及运用,D914
  6. 风格化的伯格曼,J905
  7. 基于学习的低阶视觉问题研究,TP391.41
  8.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9.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10.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1.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2. 人生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探析,G720
  1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14. 人的本质生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G641
  15.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与前景刍议,J212
  16. 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对牙本质脱矿效果的初步研究,R781.2
  17. Ⅰ bond用不同涂擦方式对人牙本质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780.2
  18. 中国刑法语境中的犯罪本质特征,D914
  19. 叛逆,让生命破茧飞翔,J305
  20.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B03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世界哲学 > 现代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