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时代的思想塑造

作 者: 王寿林
导 师: 郭若平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建国前后 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 转型时代 思想塑造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此转型时代号召全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以此整合国内文化思想,巩固新政权。建国前后兴起的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场运动对转型时代的思想塑造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对全社会认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对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的必然性,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对这一运动的始末及其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往学界的专门研究甚为鲜见。因此,笔者以此为对象作一专门研究,详细考察这场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基本过程、社会各界的反应、展开途径及形式、学习特点以及运动在全国人民思想中达成的共识,试图较全面地呈现这场运动的历史面貌,以资当代借鉴。本文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在深入挖掘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运动的原因及结果,揭示其中展开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这场理论学习运动在新旧社会转型时代的思想塑造作用、整合建国初期的全国文化思想、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的历史状况。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7
目录  7-9
绪论  9-15
第一章 理论学习与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的兴起  15-25
  第一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党内学习传统的形成  15-20
  第二节 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展开前夕中共党内的学习情况  20-21
  第三节 建国前夕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的兴起  21-25
第二章 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兴起后社会各界的反应  25-35
  第一节 机关单位对开展运动的布置  25-26
  第二节 教育界在运动中的应对举措  26-29
  第三节 政治教育:工业界的学习热潮  29-31
  第四节 争论与提高:理论界的学习讨论  31-32
  第五节 民主党派、妇女界等的学习状况  32-35
第三章 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的展开途径及形式  35-41
  第一节 运动中的重要杂志:《学习》杂志  35-36
  第二节 媒体功能:电台广播与学习方式  36-39
  第三节 大众化教育形式:科学展览的宣传作用  39-41
第四章 组织化学习及其思想成效  41-47
  第一节 学习过程体现的组织化特点  41-44
  第二节 学习运动的影响及其思想共识  44-47
第五章 主要教材及其学习目的的分析  47-55
  第一节 学习读本:各具特色的几种教材  47-50
  第二节 社会发展史运动的学习目的分析  50-55
第六章 运动的总体评价及其启示  55-59
  第一节 总体评价  55-57
  第二节 当代启示  57-59
第七章 结论  59-61
参考文献  61-65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5-67
致谢  67-69
个人简历  69-71

相似论文

  1. 佛性的沉浮,I207.42
  2. 当代昆曲传播的媒介图景研究,J825
  3.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解决城市民生问题论析,D232
  4. 刘少奇与建国前后的中苏关系,D829.512
  5. 建国前后毛泽东关于私人资本主义思想的研究,K27
  6. 牡丹江流域渤海遗迹出土陶器的类型学研究,K876
  7. 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D925.2
  8. 试论中共的富农政策(1945~1952),K266
  9. 建国前后中共对高等院校的接管和改造,K27
  10. 中国经济转型绩效的成本—收益分析,F123
  1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12.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1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15.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6.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1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8.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19.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2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21.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