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实验性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愈合机制探讨

作 者: 张美吉
导 师: 董建勋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回阳生肌 脂质体凝胶 慢性皮肤溃疡 TNF-α IL-8 PONA VEGF COLⅠ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制剂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HYSJLG)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同时与传统中药剂型回阳生肌膏(HYSJO)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制备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SD大鼠随机分四组:正常组、模型组、传统回阳生肌膏治疗组(传统组)和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治疗组(脂质体组)。实验观察大鼠一般生活行为及局部疮面情况,记录疮面愈合率,检测疮面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含量。HE染色观察疮面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及血栓素B2(TXB2)含量,IHC法检测疮面皮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胶原Ⅰ(COLⅠ)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活动量明显减少、肢冷倦卧。造模3 d后,疮面出现清亮、稀薄的分泌物。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分泌物变腥臭。模型组总死亡率为40%。传统组及脂质体组大鼠活跃,疮面分泌物减少,死亡率分别为为15%和10%。7天取材时模型组愈合率42.31%,传统组和脂质体组分别为76.47%、80.56%。2.HE染色光镜观察表明:模型组大鼠疮面皮肤组织表皮及角质层缺损,真皮层可见新生肉芽组织和大量炎症细胞,毛囊丢失严重,汗腺结构紊乱。传统组和脂质体组大鼠疮面愈合较好,可见较发达的毛囊和汗腺。3.造模后3 d、5 d、7 d,模型组大鼠疮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传统组及脂质体组大鼠疮面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3 d传统组及脂质体组大鼠疮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5 d、7 d时传统组及脂质体组大鼠疮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传统组比较,脂质体组在治疗7 d时疮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有显著增高趋势(P<0.05)。4.与模型组比较,传统组及脂质体组大鼠血浆中TNF-α和IL-8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与传统组比较,脂质体组大鼠血浆中TNF-α含量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IL-8水平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5.与模型组比较,传统组及脂质体组大鼠血浆中TXB2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与传统组比较,脂质体组大鼠血浆中TXB2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6.传统组和脂质体组可在疮面皮肤组织的真皮层见大量棕黄色的胶原Ⅰ表达,模型组胶原Ⅰ表达稀少。和模型组相比较,传统组和脂质体组胶原Ⅰ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组相比,脂质体组胶原Ⅰ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7.传统组和脂质体组可在疮面皮肤组织的真皮层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到PCNA阳性细胞。和模型组相比较,传统组和脂质体组PCNA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组相比,脂质体组PCNA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8.传统组和脂质体组大鼠疮面可见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且向伤口处聚集分布,VEGF在再生的血管壁胞浆表达阳性;模型组疮面皮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稀少。和模型组相比较,传统组和脂质体组VEGF蛋白表达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组相比,脂质体组VEGF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所造的模型表现出来的症状,符合中医阴证疮疡的证候特征。2.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新剂型和传统膏剂均能够提高疮面愈合率,提高疮面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含量。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在提高疮面溶菌酶含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膏剂。3.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新剂型和传统膏剂均能够明显降低机体TNF-α、IL-8和TXB2的水平,但是脂质体凝胶新剂型和膏剂之间比较并没有显著的差异。4.我们提出的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假说—“阳气虚损、阴血不足”。“阳气虚损”则机体气化无能,形成有形之“体”的动力不足,无形之气难以生成有形之物,“阴血不足”则生成有形之“体”的物质基础不足,即疮面没有血管形成和肉芽组织生长。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通过促进慢性皮肤溃疡疮面细胞的增殖,上调胶原Ⅰ的表达,调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血管的再生促进慢性皮肤溃疡疮面愈合。

全文目录


目录  3-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1-13
前言  13-15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5-33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疮疡的研究进展  15-25
    1 疮疡的病因病机  15-16
    2 外用中药治疗疮疡的机理研究现状  16-20
    3 疮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
    参考文献  22-25
  综述二 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25-33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6-27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7
    3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27-28
    4 转化生长因子  28-29
    5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29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9-30
    参考文献  30-33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33-63
  实验一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药效学研究  33-43
    材料与方法  33-35
    结果  35-39
    讨论  39-41
      1 阴证疮疡动物模型的建立  39-40
      2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的药效学评价  40-41
    参考文献  41-43
  实验二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探讨  43-57
    材料与方法  43-47
    结果  47-53
    讨论  53-55
      1 "回阳生肌"的作用机制  53-54
      2 "阳生阴长"理论  54-55
    参考文献  55-57
  实验三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炎症机制探讨  57-63
    材料与方法  57-60
    结果  60-61
    讨论  61-62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  61-62
    参考文献  62-63
结语  63-65
致谢  65-67
个人简历  67-68

相似论文

  1. 没药甾酮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R285
  2.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3. 半胱胺对瘘管手术后山羊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S858.27
  4. 山羊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827
  5.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6. NF-κB与IL-6在大鼠极限门静脉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R657.3
  7. 乳杆菌代谢产物RNA组分序列分析及对其部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R378
  8.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9.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4.1
  10. 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58.733
  11. 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1.4
  12. sCD40L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R733.7
  13. 草鱼NCCRP-1和IL-10基因的克隆和表达,S917.4
  14.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15. 解氏肺癌二号方对小鼠Lewis肺癌伴胸水治疗价值的研究,R734.2
  16. 心肌梗死区VEGF、SDF-1对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R542.22
  17.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18.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呼气检测与血清ECP、IL-13、IL-8的关系,R562.25
  19. 哮喘小鼠血清IL-17的变化及布地奈德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R562.25
  2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593.22
  21. 低温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PPAR-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605.9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