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妇女生活》到《妇女专刊》

作 者: 安樱
导 师: 蒋含平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申报 妇女生活 妇女园地 妇女专刊 改革
分类号: G23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自发的给予女性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以及表达声音的渠道。随着清末明初的“倡女学”,女学堂在大城市中的兴办,女性知识份子的人数不断增加,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投身到报业活动中;五四运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巨变,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给中国女性参与报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女性刊物一度兴盛;但是民国的混战局面和复古逆流,使得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寂状态;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带来了民主的希望,各类女性刊物纷纷创刊,不同政治派别的纷争蔓延到这些女性刊物,论战十分激烈。随后,国共从1927到1937年长达十年的对峙决定了中国传媒的总体基调,两党在舆论上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女性刊物不能幸免。在党派报刊之外,中立的商业性报刊通过不断改革,迅速发展。在当时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上海,《申报》进行革新,三份女性副刊随之创刊。本文主要研究的正是这三份女性副刊,即《妇女生活》、《妇女园地》和《妇女专刊》,试图通过对这三份女性副刊的研究展示三十年代上海妇女生活。引言部分分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文本阅读和梳理,介绍《申报》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女性报刊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三十年代上海女性报刊的创办热潮,强调三份女性副刊产生的历史背景,试图从女性副刊的变化这一面向来解读三十年代《申报》的改革历程,同时描述出《申报》的女性文化图景。第一章重在展示中国传媒发展的外部环境,即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文化氛围;随后分别论述党派报刊以及民族报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描述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上海,史量才其人以及《申报》革新的基本情况,并简述了《申报》的女性文化“传统”。从第二章到第四章为本文主体部分,按照历史纵向角度,分别介绍《申报》的三份女性副刊。第二章介绍《妇女生活》的概况,具体分析刊内容。从内容上来看,这份副刊重点在于介绍世界各地妇女生活状况,对于妇女运动方面讨论极少;其次本章还探讨了《申报》改革准备阶段的具体情境,突出该副刊作为女性副刊“试验品”的历史地位,同时表明该副刊为其后女性副刊的创办做了经验上的准备。第三章介绍《妇女园地》创办的基本情况,主持人和作者群像的分析;通过内容分析,重点阐述其将妇女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紧密结合,关注下层妇女生活的特点;同时展示该刊强烈的社会服务精神。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申报》的内部环境,以及西方女权运动中的一些理论,进行必要的勾连。第四章首先对《妇女专刊》创办背景进行分析,介绍主持人的政治立场,并进行作者群像的描述;通过内容分析,突出其“温和”的特点;最后随着民族危亡的逼近,解读其明显的“转向”,即由党派立场转变为为国家民族危亡而呼喊。结语部分,先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分析三份女性副刊的异同,从这一面向解读《申报》三十年代的改革及其发展变化,进而说明十年内战中独立于政党报刊之外的商业性报纸的生存境况;然后纵向的将三份女性副刊作为三十年代女性报刊的一个缩影,解读当时历史语境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引言  9-21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对象  9-1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19
  三、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9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19-21
第一章 中国近代历史语境与《申报》  21-33
  第一节 三十年代中国传媒的历史语境与《申报》的改革  21-27
  第二节 《申报》的女性文化"传统"  27-33
第二章 1930—1931《妇女生活》——放眼于世界  33-45
  第一节 《妇女生活》概况  33-36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妇女生活  36-41
  第三节 "不成熟"的女性表达  41-45
第三章 1934—1935《妇女园地》——政治话语场中的觉醒  45-76
  第一节 《妇女园地》概况与主持人沈兹九、杜君慧  45-52
  第二节 自我救赎与社会变革  52-68
  第三节 彰显社会服务精神  68-76
第四章 1936—1937《妇女专刊》——对民族国家话语的让渡  76-93
  第一节 《妇女专刊》概况与主持人周瘦鹃、黄寄萍  76-81
  第二节 以家庭为中心  81-88
  第三节 民族国家话语的强势  88-93
结语  93-96
  第一节 女性副刊:《申报》改革的另一种描述  93-94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妇女运动:在沉寂中的发展  94-96
参考文献  96-100
致谢  100-10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作品目录  101-102
附录  102-121
  附录一  102-105
  附录二  105-107
  附录三  107-114
  附录四  114-121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3.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4.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5.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6.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7.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8.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9.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1.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2.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13.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5.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16.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17. 南京市街道办事处改革趋势研究,D630
  18.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9.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20.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21.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事业 > 世界各国出版事业 > 中国 > 出版事业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