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死皆不朽:从《史记》人物生死抉择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作 者: 郑诗傧
导 师: 刘兴林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古代文学
关键词: 《史记》 生死抉择 司马迁 生死观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从《史记》中人物的生死抉择去看司马迁生死观。因为文本中人物的生死抉择模式,虽然是自己的选择,然而其生死形象的艺术处理,虽然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却必然带有司马迁的主观情感趋向或生命价值取向,是司马迁实际上所要呈现给史实记载的形象。本论文共分三章论述,拟从司马迁在历史文本中,主要勾勒描写的三种生命抉择类型为研究依据,分析论述:第一章:弃生就死。本章主要论述在司马迁笔下,集中体现的弃生以就死的人物,以此探讨司马迁对此类型的生命抉择的看法。这类人物在生死之际表现出了各自统一而又独特的选择,统一即指弃生以就死,独特的就在于这类人物选择就死的动机和模式各不相同。他们当中,有者是舍生取义,有者是为维护尊严而勇敢自杀,更有者不过是因为深陷无可奈何之境地,而选择自杀。三种弃生就死的抉择有其境界之高低,而造就这几种模式的背后原因,除了社会观念渊源的因素,还有身份问题。司马迁以语言及表情,作为弃生以就死的主要表现手法。对于这类人物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形象的处理,艺术表现手法的考量,无不体现了司马迁对于这类人物的生命情感趋向、生死观。第二章:忍辱求生。本章主要探讨司马迁对忍辱求生类型的观念阐释。他们当中,或者怀着视死如归的精神,报恩复仇;或者忍受着身体摧残,实现内在自我的完整;也有的人隐忍成名,终永垂不朽。相较弃生就死的舍生取义者,这类人物在由生至死的整个过程,更多了一分经历,一分艰难与波折,它是考验个体生存信念的一种生活模式,也是舍生取义、为维护尊严而自杀的一种变通,是另一种更深刻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与人生意义。司马迁由于自身的经历,对这类人物赋予更多情感上的不忍与生命价值上的认同。他肯定人物为了立名而隐忍求生。为了表现这类人物的生命形象,司马迁着重以轶事刻画,表现这类人物的性格关键,述人物的浮沉,记人物由受辱、发奋,至成功的事迹,体现了司马迁对于这类人物的欣赏,即便他们在性格上各有缺陷,在形体上有所损毁。第三章:长生不死。本章主要论述司马迁对长生不死这类生命抉择的看法。司马迁笔下的这类人物,选择一种超脱生死抉择的人生观,用更主动、积极的态度来歌颂生命。他们不贪恋功名,有先见地使自己远离祸端,得以享尽天年。或者修炼养生术,以求长寿;或者求仙、不死之药,以期能够“不死”。追求升仙、不死的人,都必然有贵己、重生的思想孕育其中。而对于修炼养生术,以得长寿的人来说,还有导向不死的可能与期盼。即使是帝王,也为“不死”穷其一生精力。这类人物的在司马迁笔下,用一种奇幻疑似的手法,构成一副浪漫奇异的历史景观。因为对生的渴望,是西汉人共同的特性,即使更致力于拷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司马迁,也不例外。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4
第一章 弃生就死  14-51
  第一节 弃生就死的模式与动因  14-24
    一、舍生取义  14-20
    二、维护尊严  20-22
    三、无可奈何  22-24
  第二节 弃生就死观念的渊源与人物身份  24-40
    一、社会伦理观念与士人道德  24-39
    二、弃生就死抉择与人物身份  39-40
  第三节 弃生就死类型的主要表现手法  40-45
  第四节 司马迁对弃生就死类型的阐释  45-51
第二章 忍辱求生  51-84
  第一节 忍辱求生的模式与内在动力  51-60
    一、视死如归 报恩复仇  51-55
    二、摧残身体 强化意志  55-57
    三、隐忍成名 永垂不朽  57-60
  第二节 忍辱求生观念的渊源与人物身份  60-72
    一、古代社会重名的观念渊源  61-70
    二、忍辱求生抉择与人物身份  70-72
  第三节 忍辱求生的主要表现手法  72-80
  第四节 司马迁对忍辱求生类型的阐释  80-84
第三章 长生不死  84-103
  第一节 追求长生不死的不同模式及其内因  84-87
    一、重生养生得长寿  84-85
    二、渴望不死求永生  85-87
  第二节 长生不死观念的渊源与人物身份  87-96
    一、长生不死观念的形成渊源  87-94
    二、追求长生不死与人物身份  94-96
  第三节 长生不死类型的主要表现手法  96-99
  第四节 司马迁对长生不死类型的阐释  99-103
结论  103-104
参考文献  104-108
附录  108-138
  附录一:《史记》人物生死抉择一览表  108-137
  附录二:人物生死抉择类型统计表  137-138

相似论文

  1. 《<史记>选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G633.3
  2. 《史记》法律词语研究,H131
  3. 论司马迁的孝道与《史记》孝文化,I206.2
  4. 关于《丰饶之海》和三岛由纪夫的死,I313
  5. “向死而生”窥疑生命的价值,I206.2
  6. 司马迁司马光政治思想之异同,D092
  7. 汉学家的中国古史画卷,H315.9
  8. 《史记》中心理动词的语法、语义研究,H141;H13
  9. 《史记·李将军列传》研究,I206.2
  10. “究天人之际”,K234
  11. 《史记》单音节反义词研究,H131
  12. “奇”:司马迁的艺术追求,I206.2
  13. 《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I206.2
  14. 《史记》录文研究,I206.2
  15. 《史记》四字格词语研究,H131
  16.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I206.2
  17. 司马迁地域审美观研究,I206.2
  18. 论志贺直哉的生死观,I313
  19. 《史记正義》稱引《括地志》考校,G256
  20. 《史记》熟语研究,H131
  21. 司马迁的旅游活动及旅游思想的初步研究,F590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