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史记》录文研究

作 者: 邓桂姣
导 师: 力之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史记》 录文 录文之替代补偿 录文意识 引文与承袭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章至第六章为上编。本编着重于录文的内部研究,即《史记》录文本身的情况、录文的替代补偿以及横贯其间的辨章学术意识与录文意识。在这条主脉下,继而深入探讨各个相关的问题。如影响录文诸现象(方式、篇幅、所录文作用等)的因素的探析,举篇目、溯学源、归学类探因,辨章学术意识产生的可能性,录文之意探析,等等。再就各类问题的细节逐一探讨。并从微观入手,着重分析了《屈原贾生列传》何以独录《怀沙》的问题。第七章与第八章为下编。本编着重于录文的比较研究,借《史记》自身的、与其录文相似的引文和承袭之参照,来研究录文。并从承袭与录文、承袭与著作及“成一家之言”的追求,这两组看似矛盾而并存的现象,来分析司马迁的著作观(创作观)、著作权意识,进而借其著作观(创作观)、著作权意识来反观录文、验证录文意识存在的可能性。因之,首先分论引文与承袭各自的情况,继而分别与录文比较之,再合论三者之比较。余论则从宏观的角度梳理全文,并展望录文的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史记》录文数量众多,录文方式多样;所录文作用不一,录文篇幅亦参差不一,连同录文方式,以及著录与否,既受原作品、原作者方面的影响,又受录文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又以录文意识以及辨章学术意识、著书立说目的为主。《史记》的录文意识,并非所有的录文都有,就整体看也是不均一的,或有或无、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就其所有的录文之意看,概言之大体有:嘉其文辞烂然者、为之震撼感染者、以文证史者(被录的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曲笔或侧笔者、彰显传主的功、德、言、行、品、志者,等等。录文意识亦非孑然独立,往往与其辨章学术意识、著书立传目的共同作用于录文及与之相关的举措;而该三者亦非横空而来,往往与其著作观(创作观)、著作权意识、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文化素养等息息相关。而作为录文替代补偿的方法的举篇目、溯学源、归学类等现象在《史记》中亦很值得关注,然其本身的出现或不止于此。它们一方面得力于司马迁辨章学术的意识,一方面又是其辨章学术思想的体现。而其辨章学术意识亦非横空突至,亦有其一定的学理依据。大量的引文、承袭与录文及“著”“作”、“成一家之言”的追求并存于《史记》中。这一方面,说明引文、承袭与录文有着貌同而神异的表像和一定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司马迁乃至汉人有一定的著作观,然仍保留较浓的“述”的成分;有一定的著作权意识,然仍保留较多承袭思想。而著作观(创作观)、著作权意识,显然促进了录文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亦从侧面见证了录文意识存在的可能性。事实上,《史记》不均一的、尚不完全自觉的录文意识,正与其尚有保留成分的著作观(创作观)、著作权意识相匹配。至于《史记》自身的引文,则既区别于类书、注疏等引文,亦不同于承袭、录文,其与承袭、录文一样,颇有自身特色,亦宜深究。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是:(一)系统地关注到非总集的录文问题,并对《史记》的录文及与之相关的举篇目、溯学源、归学类、引文、承袭等现象进行了首次的系统性的分类统计;(二)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史记》录文情况;(三)首次将引文与《史记》之引文予以分类,并与录文比较之;(四)首次将录文与承袭作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司马迁并不摒弃承袭的创作观、著作权意识,亦即包含承袭思想的创造观;并由著作观(创作观)、著作权意识反观其录文、验证其录文意识;(五)首次把《史记》的录文、举篇目、溯学源、归学类、引文、承袭等现象与司马迁的录文意识、辨章学术意识、著书立传目的等结合起来研究;(六)首次专文探讨《屈原贾生列传》何以独录《怀沙》而不录屈原它作等微观的录文规律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本文所用术语界定与相关说明  10-14
上编 《史记》录文、录文的替代补偿与录文意识、辨章学术意识  14-93
  第一章 《史记》之录文情况  14-28
    第一节 《史记》录文概说与统计  15-17
    第二节 《史记》录文方式  17-23
    第三节 《史记》录文篇幅  23-24
    第四节 影响录文方式、篇幅与所录文作用诸因素概说  24-28
    本章小结  28
  第二章 《史记》之举篇目——录文之替代补偿(一)  28-37
    第一节 《史记》举篇目概说  28-31
    第二节 何以不录其文而仅举篇目  31-33
    第三节 既然不录其文,何以举篇目  33-37
    本章小结  37
  第三章 《史记》之溯学源、归学类——录文之替代补偿(二)  37-45
    第一节 《史记》溯学源、归学类概说  38-43
    第二节 溯学源、归学类探因兼与举篇目比较(两种录文替代补偿方式之比较)  43-45
    本章小结  45
  第四章 《史记》辨章学术意识与录文  45-52
    第一节 论《史记》辨章学术意识的表征及与录文、录文之替代补偿  46-47
    第二节 论《史记》辨章学术意识存在的学理依据  47-51
    本章小结  51-52
  第五章 《史记》录文意识与录文  52-84
    第一节 《史记》录文意识概说  52-55
    第二节 论《史记》录文之意(概论)  55-57
    第三节 嘉其文辞烂然者(录文之意一)  57-59
    第四节 为之震撼感染者(录文之意二)  59-63
    第五节 以文证史者(录文之意三)  63-67
    第六节 曲笔或侧笔者(录文之意四)  67-78
    第七节 彰显传主者(录文之意五)  78-82
    第八节 论《史记》录文意识、辨章学术意识、著书立传目的对录文的影响  82-83
    本章小结  83-84
  第六章 《史记》屈原传录文研究——兼论合传之贾谊传的倾向性问题  84-92
    第一节 代表作与否、篇幅长短,不是著录与否的主要原因  84-87
    第二节 独录《怀沙》而不录《离骚》之探因  87-92
  本章综述  92-93
下编 《史记》录文、引文、承袭及司马迁的著作观、著作权意识  93-128
  第七章 《史记》自身的引文与录文  93-105
    第一节 引文分类概说与《史记》引文分类  93-97
    第二节 《史记》自身引文与录文之比较研究  97-105
    本章小结  105
  第八章 《史记》之承袭与录文  105-128
    第一节 《史记》承袭概况  105-107
    第二节 从承袭与录文及"成一家之言"的追求的并存,论司马迁的著作观(创作观)与著作权意识  107-114
    第三节 论《史记》承袭的技法  114-123
    第四节 论承袭可能产生录文  123-124
    第五节 综论《史记》之承袭与录文  124-126
    第六节 综论《史记》之录文与引文、承袭  126-127
    本章小结  127-128
余论  128-131
  一、录文、引文、承袭及司马迁乃至汉人的著作观(创作观)、著作归雇 权意识  128-129
  二、录文意识、辫章学术意识、著书立传目的与举篇目、溯学源、归学 类  129-130
  三、录文研究  130-131
参考文献  131-134
附表一:《史记》录文及举篇目类表  134-163
附表二:《史记》承袭类表  163-173
后记  173-179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179-180

相似论文

  1. 《<史记>选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G633.3
  2. 《史记》法律词语研究,H131
  3. 论司马迁的孝道与《史记》孝文化,I206.2
  4. “向死而生”窥疑生命的价值,I206.2
  5. 司马迁司马光政治思想之异同,D092
  6. 汉学家的中国古史画卷,H315.9
  7. 《史记》中心理动词的语法、语义研究,H141;H13
  8. 《史记·李将军列传》研究,I206.2
  9. “究天人之际”,K234
  10. 《史记》单音节反义词研究,H131
  11. “奇”:司马迁的艺术追求,I206.2
  12. 《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I206.2
  13. 《史记》四字格词语研究,H131
  14.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I206.2
  15. 司马迁地域审美观研究,I206.2
  16. 《史记正義》稱引《括地志》考校,G256
  17. 《史记》熟语研究,H131
  18. 司马迁的旅游活动及旅游思想的初步研究,F590
  19. 苏秦史料研究,K231
  20. 《史记正义》研究,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