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浩然创作道路研究

作 者: 赵泉静
导 师: 张景忠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浩然 创作道路 乡土想象 时代颂歌 反思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浩然是根植农民、在农民文化中培育出来的作家,在特定时代,他的人生经历、精神思维等多方面因素成就了浩然这样一位农民式的作家。要评论浩然,首先要正确对待浩然本身所具有的相当的特殊性。对于浩然创作道路的评价,除了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研究他在创作上的功过之外,时代语境和历史因素也应该作为不可或缺的参照条件纳入研究。浩然的创作道路始终和他的时代、时代生活紧密不分。本论文主要从浩然创作道路发生、发展的深层社会、历史及文化原因作为参照,希望通过对浩然的评价和研究、考察与探析来分析浩然文学创作的产生环境与历史价值。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探讨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浩然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初登文坛:“感恩颂德式”的乡土想象。本章讲述浩然的特殊出身、经历使他具有一种感激与赞美意识,由此给文学作品带来了深远影响,但是这种赞美与感恩式的写作方法也给浩然带来的文学创作上的缺点与不足;第三章:阶级斗争语境下的“创作样板”。这一章讲述浩然作为一个作家是不能与时代脱离的,他本时期的作品在创作上呈现出浓厚的阶级斗争思想,小说在叙事上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创作思想,以此安排内容发展,展现对立与冲突;第四章:回归民间的反思脚步。这一章写文革后浩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与反省,逐步将文学创作的目光从往日的宣扬政治、阶级的创作立场,转向对农村面貌、农民的品性与生活的关照,转向对人物内在精神、民间传统的关注;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浩然的创作道路,是以浩然为例,探讨浩然的文学创作和时代语境、主流话语的关系。浩然的创作道路是一个作家的个体成长历程。浩然经历了三十多年坎坷波折的创作生涯,不能用简单的评价来阐述浩然存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浩然以及对他的作品所产生的纷争是必须要正视的。浩然的小说创作经历了多次转折,每一次的转折都展示着浩然在新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中经历的起起伏伏,足以作为范本被纳入中国当代文学的考察视线当中。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9
  1.2 浩然及其作品研究现状  9-11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1-13
第二章 初登文坛:"感恩颂德式"的乡土想象  13-22
  2.1 别样经历下进入文学的真实途径  13-15
    2.1.1 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  13-14
    2.1.2 革命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和性格  14-15
  2.2 感恩式的文学革命者姿态  15-22
    2.2.1 强烈的时代情结和歌颂意识  16-17
    2.2.2 《喜鹊登枝》——农村"新媳妇"式的早期文本  17-19
    2.2.3 感恩式乡土想象对文学认识的政治定位  19-22
第三章 阶级斗争语境下的"创作样板"  22-33
  3.1 浩然中期创作及其政治语境  22-27
    3.1.1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创作话语出现  22-23
    3.1.2 阶级斗争话语的接受过程  23-25
    3.1.3 《艳阳天》——阶级斗争帷幕拉开  25-27
  3.2 "文革"文学话语——无产阶级文化的"革命"行动  27-33
    3.2.1 "文革"文学理论的全面接受和拥护  28-30
    3.2.2 《金光大道》——"文革"文学话语的实践  30-33
第四章 回归民间的反思脚步  33-41
  4.1 文学道路的转折与自我修改  33-38
    4.1.1 反思过去——回归"生活根据地"  33-35
    4.1.2 思考未来——追赶时代脚步  35-36
    4.1.3 《苍生》——个体意识的自觉修改  36-38
  4.2 无望的守望与民间情义的持守  38-41
    4.2.1 乡土农村想象的消逝  38-39
    4.2.2 对民间传统情义道德的守望与关注  39-41
第五章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附录  46

相似论文

  1.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2.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4.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5.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学反思研究,G420
  6.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反思,G712.3
  7.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8.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及发展研究,G451.1
  9. 语文教学“泛人文性”问题的反思与对策,G633.3
  10. 高中化学学困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G633.8
  11.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12. 《孟子》内圣外王理论构建辨析,B222.5
  13. 教育实习中职前教师反思发展的研究,G715
  14. 我国现行民事调解制度之反思,D925.1
  15.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G633.6
  16. 关于自然分材教学中“零作业批改”策略下科学反思本应用的研究,G633.98
  17.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策略探析,G633.2
  18.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G633.3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G633.3
  20.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学科的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探索,G633.3
  21.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