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作 者: 裴启忠
导 师: 顾振芳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分类号: S435.1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简称MRDD)是我国玉米生产区流行的主要病害。该病的病原菌为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通过对崇明地区历年病害调查的资料分析,该病在2006年以前未有记载,在崇明地区首次报道严重发生是在2007年,发病株率在50%左右,产量损失严重。2008—2009年两年间课题组人员,运用定点系统及普查的方法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与发生规律进行了大量调查,并采用拌种和苗期喷雾法开展了多点防治灰飞虱的防治试验。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的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主要是一代灰飞虱,其成虫迁入玉米田从5月15日左右就开始,迁入盛期主要集中在5月20日至6月15日,高峰在5月31日至6月3日。从传毒到发病的潜伏期约为20-25天左右。而田间病害最初症状出现在6月5日左右,6月15-25日、6月30-7月5日有两个显症高峰,且第一峰大于第二峰, 7月10日以后发病基本稳定,病害的发生及症状的表现与传播介体灰飞虱的活动相吻合。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一套适本地区的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关健措施,提早播期更是控制玉米粗缩病的首要措施:播种期提早至4月5日前,控病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选用登海3622、沪玉糯2、3号等抗病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其次,化学防治可作为辅助手段:在大发生年份,可通过使用10%吡虫啉6‰的浓度进行拌种、在苗期灰飞虱迁入玉米田的高峰期间,使用20%吡蚜酮每亩20克进行喷雾防治,可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文献综述  10-15
  1.1 玉米粗缩病病原  10-11
  1.2 毒源寄主及传播途径  11-12
  1.3 玉米粗缩病的分布与危害  12-13
  1.4 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分析  13-14
  1.5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14-15
2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研究  15-22
  2.1 前言  15-16
  2.2 材料与方法  16-17
  2.3 结果与分析  17-22
    2.3.1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  17
    2.3.2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  17-19
    2.3.3 发病因素与玉米粗缩病的关系  19-22
3 玉米粗缩病的化学防治试验  22-26
  3.1 材料与方法  22-24
  3.2 结果与分析  24-26
    3.2.1 拌种法防治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的试验  24
    3.2.2 喷雾法防治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的试验  24-26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  26-27
5 结论  27-28
参考文献  28-31
致谢  31-3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2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3.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4.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5.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6.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7.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8.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9.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0.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1.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2.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3.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4.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5.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6.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7.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18.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9.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20. 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及迁飞生物学研究,S435.112.3
  21.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玉米病虫害 > 玉米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