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作 者: 王中利
导 师: 王玉强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衍生物 抗菌作用 群体感应系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对穿心莲内酯进行化学结构修饰,研究化学结构与抗菌活性之间关系,以期得到新型的细菌群体感应体系(QS)抑制剂,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总结结构与抗菌机理关系,为合理设计合成新药提供指导。方法1.以穿心莲内酯(Andro)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得到相应新的新的穿心莲内酯衍生物2.应用现在光谱学方法(ESI-MS、1H-NMR、HRMS)对新合成的衍生物进行结构确定3.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首先测定Andro、AL-1、新衍生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然后探讨Andro、AL-1、新衍生物对细菌QS体系中毒力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包括绿脓菌素和蛋白水解酶。结果1.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获得终产物3b-11b 9个,中间体9个,均为新化合物。2.在MIC评价中,给药浓度1 mM时,Andro及Andro衍生物均未表现出对绿脓杆菌生长状态的影响作用;给药浓度大于1 mM时,AL-1、11b等个别衍生物表现出一定抑制生长效果,母核Andro在4 mM时有抑菌作用。3.在QS体系测定中,新合成的衍生物3b与AL-1在抑制绿脓菌素和蛋白水解酶分泌中均表现出最好的效果;其它新合成衍生物3b-10b对绿脓菌素抑制作用均强于Andro,5b、8b、10b对蛋白水解酶分泌表现出墙角的抑制作用,其他衍生物作用与Andro相当;所做的测试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4.分析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结构差异与其抗菌活性之间的关系。结论本次合成的Andro衍生物均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的QS系统,从而抑制其生长和毒力因子的释放。新合成的衍生物llb与AL-1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相似的抗菌活性,为解释AL-1的抗菌机理提供新的依据。

全文目录


目录  4-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缩略语表  10-11
第一章 前言  11-22
  1 穿心莲内酯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1-16
    1.1 抗菌、抗病毒  11-12
    1.2 解热、消炎及免疫调节  12-14
    1.3 抗肿瘤  14
    1.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4-15
    1.5 保肝利胆作用  15-16
    1.6 降血糖作用  16
  2 穿心莲内酯结构修饰研究概况  16-22
    2.1 C12位异构修饰  17-19
    2.2 C14位羟基成酯的修饰  19-20
    2.3 C15位结构修饰  20
    2.4 C3,19位羟基成苷修饰  20-22
第二章 穿心莲内酯新衍生物设计及合成研究  22-45
  1 药物设计  22-26
  2 合成与讨论  26-37
  3 实验仪器与方法  37-44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7
      3.1.1 实验仪器  37
      3.1.2 实验试剂  37
    3.2 实验方法  37-44
  4 本章小结  44-45
第三章 穿心莲内酯新衍生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45-49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5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45-46
    2.1 最低抑菌浓度(MIC)实验  45
    2.2 绿脓菌素(Pyocyanin)测定  45-46
    2.3 胞外蛋白水解酶(Protease)测定  46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48
    3.1 最小抑菌浓度(MIC)  46
    3.2 绿脓菌素测定  46-47
    3.3 胞外蛋白水解酶测定  47-48
    3.4 讨论  48
  4 本章小结  48-49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9-51
  1 总结  49
  2 课题创性  49
  3 展望  49-51
参考文献  51-60
致谢  60-61
附录:在校期间与与本课题相关的发表论文和专利  61-62
附图  62-110

相似论文

  1.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2. 联萘酚的合成与拆分,O625.3
  3. N-甲基取代吡咯类香料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研究,TQ655
  4. 联萘酚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分离,O631.3
  5.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中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研究,G633.8
  6.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7. 芴类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O437
  8. C60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O621.3
  9. 基于新型三肽衍生物扩链剂聚氨酯的合成,TQ323.8
  10. 基于杯[6]芳烃的荧光受体分子设计与传感器性能研究,O621.25
  11. 邻菲咯啉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O621.13
  12. 含苯氧基、联萘氧基、偶氮苯氧基均三嗪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O621.2
  13. 通过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合成二茂铁衍生物的研究和1,3,4-噁二唑啉类化合物的研究,O626
  14. 新型氨基吲哚里西啶衍生物的合成,TQ463.53
  15. 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千金藤啶碱的合成研究,R96
  16. 一氧化氮供体型二氢吡啶类衍生物的合成,R914
  17. 柴油微生物脱硫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X701.3
  18. 含二氧六环的聚噻吩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O631.3
  19. 水溶性L-半胱氨酸碳微球衍生物的制备、表征及流动性研究,R318.08
  20. 柔红霉素衍生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R91
  21. 喹啉酮衍生物PHR0007对家兔心房正性肌力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541.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