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适应问题的研究

作 者: 张乐
导 师: 王鉴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 适应性
分类号: G63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着世界课改的大潮,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给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三所学校的教师为例,通过访谈法,对9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0份。对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状况做了全面的调查。调查发现,新课改实施10年后的今天,教师对新课改普遍认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材观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上都与新课改之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了较高的适应性。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较好的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也能兼顾预设性教学与生成性教学;教师的教材观念发生了转变,能很好的根据教学情境、学生情况及自身情况来变通整合教材内容,是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能够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能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上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是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但是,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相对落后,过分的关注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发现,教师在新课改适应的过程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式适应过程逐渐的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而推动教师适应新课改的原因是制度影响力、变革环境、与教师的自我发展三个方面;不适应新课改的原因也有外部条件及内部条件两个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教师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应该从行政方面、良好的学校环境、教师主观自身的努力三方面去推进,行政层面为教师更好的适应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与条件;良好的学校环境给教师提供了人文关怀,为教师适应新课改创造了条件;教师主观自身的努力为教师适应新课改提升了勇气。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一、绪论  10-25
  (一) 研究缘起  10-11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2
  (三) 文献综述  12-22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2-25
二、教师适应性概说  25-27
  (一) “教师适应性”的内涵  25-26
  (二) “教师适应性”的意义  26-27
    1. 教师适应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6
    2. 教师适应研究够能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26
    3. 教师适应研究能够给老师提供经验借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6-27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适应性调查  27-40
  (一) 新课改前后中小学教师适应现状  27-34
    1. 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  27-28
    2. 教师教学观念有所转变  28-30
    3. 教师教材观念有所转变  30
    4.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30-31
    5. 师生关系的转变  31-33
    6. 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33
    7. 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的适应是渐进的,是逐渐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33-34
  (二) 教师进入新课改初始阶段遇到的不适应  34-40
    1. 相互矛盾的现象带来的茫然感  34-35
    2.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带来的不适应  35-36
    3. 教材观念转变带来的不适应  36-37
    4.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不适应  37-39
    5. 新型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  39
    6. 新课程评价对教师的挑战  39-40
四、影响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40-48
  (一) 教师适应新课改的原因分析  40-44
    1. 制度方面的推动  40-42
    2. 变革环境方面  42-43
    3. 教师自身发展能力方面  43-44
  (二) 中小学教师不适应新课改的因素分析  44-48
    1. 从外部条件方面看  45-46
    2. 从内部条件方面看  46-48
五、进一步加强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策略  48-54
  1. 行政层面——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与条件  48-49
  2. 学校层面——培育适合教师适应新课改的文化  49-51
  3. 教师自我层面——加强变革的勇气与信念  51-54
参考文献  54-58
附录1  58-61
附录2  61-62
后记  62-63

相似论文

  1.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2.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S451.221
  7.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8.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9.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G645.1
  10. 高校教师工作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645.1
  11.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大学与教师的关系,G645.1
  12. 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S451.221
  13. 正品还是仿冒品?基于消费幸福感的研究,B844.2
  14. 洋桔梗天津地区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S682.19
  15. 高校教师资源利用效率极其提高途径研究,G645.1
  16. 论壁画设计的装饰性与适应性,J218.6
  1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优化设计,G633.55
  18. 基于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研究,G633.7
  19. 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G633.67
  20.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21. 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4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课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