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抱朴子》儒道兼修的养生思想研究

作 者: 黄金生
导 师: 邹顺康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葛洪 养生 道教 儒家
分类号: R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命是可贵的,健康和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中国道教历来重视人的生命,并对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延年,甚至长生不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亦总结出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及道教自身的局限性,道教养生思想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同在,其中有不少观点是经不起今天科学的检验,甚至是荒谬可笑的。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延年。如果我们能够对道教养生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当前人们的养生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也是魏晋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道教史上,葛洪的努力造成原始道教的终结,原始道教正式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民间道教。神仙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根本教旨,长生成仙也是神仙道教养生的终极目标。为实现长生成仙的养生目标,葛洪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方法。葛洪的神仙道教养生理论是其养生实践方法的理论基础。首先,葛洪从本体论的高度为其养生实践寻找信仰对象,阐述了以“玄”为核心的本体论思想。其次,从认识论的层面为其道教养生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包括养生的形神观念、养生的指导思想和养生的基本原则三方面。再次,从神仙观的视角为其养生实践提供可行性论证,葛洪具体论证了神仙实有和仙道可学。葛洪的养生实践方法是其神仙道教养生理论的具体运用。围绕长生成仙的养生目标,葛洪建立一套以食丹为核心,宝精和行气为重要辅佐,同时兼用众术的养生方法体系。同时,为缓解道教与儒家正统文化的矛盾,以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葛洪积极融儒入道,把儒家的纲常伦理纳入其神仙道教理论体系,主张养生必须修德,为善积德成为世人养生求仙的首要任务。总之,围绕神仙道教长生成仙的根本教旨,葛洪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神仙道教养生体系。本文通过对这一养生体系的梳理和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为今人的科学养生提供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文献综述  8-9
引言  9-10
第1章 葛洪简介及时代背景  10-14
  1.1 葛洪简介  10-12
    1.1.1 葛洪家世  10
    1.1.2 葛洪生平  10-12
    1.1.3 葛洪著作  12
  1.2 时代背景  12-14
    1.2.1 政治经济  12-13
    1.2.2 文化道教  13-14
第2章 养生的哲学理论基础  14-24
  2.1 养生本体论  14-16
  2.2 养生认识论  16-20
    2.2.1 养生的形神观念:形神之辩证关系  16-17
    2.2.2 养生的指导思想:我命在我不在天  17-18
    2.2.3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以不伤为本  18-20
  2.3 养生神仙观  20-24
    2.3.1 神仙实有  20-22
    2.3.2 仙道可学  22-24
第3章 养生的道教实践方法  24-33
  3.1 养生实践前提  24-26
    3.1.1 志坚勤求  24-25
    3.1.2 知足节欲  25
    3.1.3 博闻善择  25-26
    3.1.4 明师指点  26
  3.2 养生实践方法  26-33
    3.2.1 服食金丹  26-28
    3.2.2 善于行气  28-29
    3.2.3 懂房中术  29-31
    3.2.4 兼用众术  31-33
第4章 养生的儒家道德诉求  33-38
  4.1 养生道德诉求之依据  33-34
    4.1.1 赏善罚恶乃天地有灵之必然推理  33-34
    4.1.2 积善立功乃修道求仙之必然要求  34
  4.2 养生道德诉求之内容  34-36
    4.2.1 为善积德  34-35
    4.2.2 弃为恶迹  35-36
  4.3 养生道德诉求之评价  36-38
结语  38-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43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3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统与济世,C912.4
  3.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4.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5. 沂蒙山区民俗体育的调查研究,G852.9
  6.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7.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8. 设计养生论,J505
  9.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0.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1.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12.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13. 从化养生谷度假区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TU986
  14. 方太集团儒家文化管理模式研究,F426.6
  15. 论儒家伦理在韩国影视剧中的表现,B312.6
  16. 唐宋女冠与唐宋诗词,I207.22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变异性控制研究,U416.216
  18. 老子哲学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健康问题的启示,R212
  19.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20.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B978
  21.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B82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预防、卫生学 > 养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