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干预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

作 者: 倪平
导 师: 陈京立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护理
关键词: 母乳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 拥抱 足月新生儿 足跟采血 疼痛
分类号: R4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新生儿出院之前均需要经历足跟采血的疼痛刺激,疼痛会给新生儿带来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考虑到药物的长期效应和副作用,临床上很少使用药物减轻新生儿疼痛。因此,找到有效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尤为重要。国外研究证明母乳吸吮和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轻新生儿疼痛,国内研究涉及甚少。目的:探索并比较母乳吸吮、非营养性吸吮及拥抱足月新生儿接受足跟采血时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2008年4月~12月便利选取某综合医院产科出生后满72小时的健康足月儿,共120名。随机分为四组:母乳吸吮租、非营养性吸吮组、拥抱组、对照组,每组30名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前2分钟,母乳吸吮组新生儿由母亲给予哺乳;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由母亲抱着给予吸吮安抚奶嘴;拥抱组由母亲抱着新生儿;对照组常规襁褓包裹;三个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均持续至采血结束后8分钟。采用疼痛面容、啼哭、心率、血氧饱和度评估母乳吸吮、非营养性吸吮及拥抱对疼痛的影响。结果:(1)母乳吸吮组新生儿足跟针刺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出现的时间点(2秒,5秒)均晚于拥抱组(1秒,2秒)和对照组(1秒,2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吸吮组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的时间(27秒,26秒)也短于拥抱组(88秒,96秒)和对照组(80秒,62.5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疼痛面容的开始时间(1.5秒)晚于对照组(1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吸吮组新生儿足跟针刺后啼哭的人数(19)少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在足跟采血过程中及采血结束后,母乳吸吮组、非营养性吸吮组、拥抱组、对照组四组新生儿的心率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乳吸吮组新生儿采血中和采血结束后1~4分钟的血氧饱和度高于拥抱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采血结束后1~3分钟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吸吮组新生儿足跟针刺后血氧饱和度最低值(92%)高于拥抱组(85%)及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吸吮组新生儿足跟采血结束后血氧饱和度的恢复人数(30)多于对照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母乳吸吮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0分)及非营养性吸吮组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0分)均短于拥抱组(1分)和对照组(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吸吮能够延迟疼痛面容和啼哭出现的时间点,缩短疼痛面容和啼哭的持续时间,提高新生儿经历足跟采血过程中和采血结束后的血氧饱和度,缩短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值所需的时间;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延迟新生儿足跟针刺后疼痛面容出现的时间点,提高采血结束后的血氧饱和度,缩短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值所需的时间;拥抱的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无效;母乳吸吮的干预措施优于非营养性吸吮和拥抱。

全文目录


目录  3-5
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前言  9-1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9-10
  二、研究目的  10-11
  三、研究假设  11
  四、操作性定义  11-13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概念框架  13-26
  一、文献回顾  13-24
    (一) 新生儿疼痛的概述  13-16
    (二) 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  16-19
    (三) 新生儿疼痛的控制  19-24
  二、概念框架  24-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33
  一、研究类型  26
  二、研究对象  26-27
  三、抽样和分组方法  27
  四、干预方案  27-29
  五、研究工具及测量  29-31
  六、收集资料的步骤  31
  七、质量控制  31
  八、分析资料的方法  31-33
第四章 结果  33-50
  一、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3-36
  二、四组新生儿疼痛指标的比较  36-50
    (一) 四组新生儿的疼痛面容指标的比较  36-37
    (二) 四组新生儿啼哭指标的比较  37-40
    (三) 四组新生儿心率指标的比较  40-43
    (四) 四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指标的比较  43-50
第五章 讨论  50-60
  一、基础资料分析  50
  二、不同干预方式对新生儿疼痛指标的影响  50-60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0-62
参考文献  62-69
附件1:知情同意书  69-71
附件2:科研资料调查表  71-75
致谢  75-76

相似论文

  1. 利多卡因在痔术后尿潴留导尿中的应用研究,R472
  2. 脊髓胶质细胞在蜜蜂毒诱致的疼痛与炎症中作用的研究,R741
  3. 氟比洛芬—壳聚糖原位水凝胶的制备及用于大鼠切口镇痛的效果,R614
  4. 阶段转变模型在慢性疼痛患者护理需求及应对策略中的应用研究,R473
  5. 触摸及音乐疗法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焦虑、疼痛及恢复的影响研究,R473.71
  6. 利多卡因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Meta-分析,R651.2
  7. 心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疼痛及应激水平影响的研究,R473.6
  8. 氟骨症脾肾论治针刺临床研究,R246.1
  9.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10. 鞘内注射Roscovitine缓解CCD大鼠疼痛及对脊髓背角NR2A蛋白表达的影响,R96
  11.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对脊髓Fyn的激动作用及其与慢性炎性疼痛形成的关系,R96
  12. 舟山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TXn的分离纯化及其镇痛作用研究,R96
  13. 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状态焦虑的影响,R714.22
  14. 状态焦虑与混合痔术后疼痛相关性及临床应用研究,R657.18
  15. 超声波联合推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686.3
  16. 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R246
  17. 耳穴贴压法治疗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R269
  18.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辣椒碱软膏用于缓解火针疼痛的临床研究,R246
  19. 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研究,R-4
  20. 脊髓GABA能去抑制诱发小鼠痛觉超敏的分子机制,R96
  21. 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止痛组分的研究,R8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护理一般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