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
作 者: 文志华
导 师: 张成忠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艺术学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和谐设计 传统文化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B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设计在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速了能源、资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经历了一番工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之后,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行动是否在影响着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我们的社会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吗?疑问的提出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其实在我国古代先民同样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角度考虑艺术设计,促使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成为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巨大影响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对于未来设计的发展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第一和第二两章主要是本文的第一部分,解读了“天人合一”的内涵,从哲学的高度分析其内涵和外延,以及发展的过程。得出结论“天人合一”有着其固有的内涵,而同时我们也应该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这一命题,在今天我们就要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设计的指导原则。第三章为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讲叙了在“天人合一”思想下我们先民在造物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想。对传统的设计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传统的一些设计思想包括:系统观、实用主义、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象征性以及师法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等。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论文的第四章。主要阐述的是“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可持续设计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探讨设计应回归自然。其次产品的设计应该更能与自然融合。最后从非物质主义方面进行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天人合一”从物质到非物质,从产品到服务,把环境因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转变的原则。总的来说,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谈“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指导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义。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设计者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和创作中去,一来可以让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创造出新的价值;再者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当然融入了我们传统文化的设计也是中国特有的设计,是有着民族内涵的“中国创造”。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绪论 8-11 1.1 研究的社会背景 8-9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10 1.4 本章小结 10-11 2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及解读 11-15 2.1 “天人合一”哲学概念 11-12 2.1.1 “天”与“人”的内涵 11 2.1.2 “天人合一”的概念界定 11-12 2.2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启示 12-14 2.2.1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其发展 12-14 2.2.2 “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4 2.3 本章小结 14-15 3 “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设计观 15-25 3.1 系统设计观 15-16 3.2 以人为中心的尚用主义设计思想 16-18 3.3 “文贵质用”的装饰与功能关系 18-20 3.4 “制器尚象、文以载道”——重视象征性和道德性的设计观 20-21 3.5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朴素的仿生设计观 21-23 3.6 “以器致礼”——为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思想 23-24 3.7 本章小结 24-25 4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设计观的契合 25-41 4.1 古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 25-26 4.2 西方“生态主义”的设计观 26-27 4.3 “可持续发展”与和谐设计 27-28 4.3.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7-28 4.4 回归自然的“绿色设计观” 28-37 4.4.1 产品设计应该寻求心与大自然的融合 28-30 4.4.2 产品应该具有自然生命的循环 30-34 4.4.3 人造物与自然的融合 34-37 4.5 非物质主义设计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反思 37-39 4.5.1 非物质主义设计产生的人文因素 37 4.5.2 非物质主义设计的概念 37 4.5.3 非物质主义设计的人文内涵 37-39 4.5.4 非物质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文化的形成 39 4.6 本章小结 39-41 5 设计实践 41-43 5.1 便携式电脑桌设计 41-42 5.2 太阳能游艇概念设计 42-43 6 结语 43-45 6.1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 43 6.2 本文创新点 43-44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8 附录 48
|
相似论文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 碰撞与融合,R-092
-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古代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