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特殊家庭结构与初一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作 者: 邢艳菲
导 师: 王礼桂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关键词: 特殊家庭 家庭因素 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干预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0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了解武汉市特殊家庭及普通家庭学生的一般心理健康情况,从家庭结构的角度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的关系,分析特殊家庭学生影响心理健康的高危因素,探索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①武汉市三个城区5所中学中的1421名初一年级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父母离婚、再婚、父母均在外地工作、父母一方去世和与养父母生活在一起确定为特殊家庭,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CTQ-SF)、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问卷调查。②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了解289名来自4种不同特殊家庭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③在以上调查的学校中抽取1个学校,随机抽取2个参与过调查的班级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班队活动,并从中选取12名MHT得分异常的青少年每周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使用MHT进行干预后调查,评价班队活动和团队活动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干预效果。结果:1.特殊家庭与非特殊家庭的比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特殊家庭青少年更多的来自农村,父母亲为低学历所占比例相对于非特殊家庭青少年的父母亲大;特殊家庭青少年认为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中下和贫困、对父母关系不满意、父母考虑离婚频率、父母发生严重的冲突所占的比例比非特殊家庭青少年的比例大;在日常生活中,特殊家庭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频率相对少,与父母和兄弟姐妹说心理话所占的比例少,更愿意与老师和朋友以及其他人说心理话。特殊家庭青少年有过吸烟、喝酒和离家出走等行为的比例相对较大,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特殊家庭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虐待的情况要严重一些;特殊家庭的父母亲相对少的使用情感温暖、理解这样的教养方式,更多的使用偏爱被试、惩罚、严厉这样的教养方式。特殊家庭儿童量表总分标准分和各分量表得分的标准分均高于非特殊家庭青少年,其中量表总分、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的差异有显著性。2.四类特殊家庭的比较四类特殊家庭青少年中留守儿童来自农村的最多,其次为父母为养父母的儿童。离异、重组家庭里父母亲的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比例比其他类型的家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离异和重组家庭的青少年对父母之间关系满意、经常认为自己的家是最好、认为自己家里人的关系很亲密的占32.89%、43.42%、53.95%,明显低于其他特殊家庭类型,差异有显著性。离异重组家庭的青少年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类型的青少年吸烟饮酒情况、父母亲的教养方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离异、重组家庭总量表得分的标准分和其他各分量表的均数大于其他家庭类型,除恐怖倾向分量表外,其他量表的得分的差异没有显著性。除情感忽视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无显著性。3特殊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女生各量表的得分均大于男生,其中量表总分、对人焦虑分量表、孤独倾向分量表、过敏倾向分量表、身体症状分量表、恐怖倾向分量表、冲动倾向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父母的关系满意的情况不同、认为家里人的关系亲密程度不同和与父母沟通情况不同,MHT总分得分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MHT 8个内容量表得分与CTQ-SF分量表得分大部分为正相关,且大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亲的教养方式中除了情感温暖、理解与MHT各量表得分为负相关,其他均为正相关,除恐怖倾向外,大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冲动倾向的得分与母亲教养方式为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情感虐待呈正相关,而与父亲教养方式为情感温暖成负相关;多因素分析在0.05水准上进入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有:性别、母亲的教育程度、家里的经济条件、日常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频率、感到孤独的频率、悲伤时从父母处获得安慰的情况、是否有自杀意念、是否想过离家出走、儿童期情感虐待情况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为过分干涉过度保护。4干预效果评价干预组MHT大多数因子得分降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MHT量表总分、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和学习焦虑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只有量表总分、学习焦虑、恐怖倾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家庭青少年家庭环境、儿童期虐待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均低于非特殊家庭,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高;四类特殊家庭类型中离异重组家庭的青少年家庭环境相对差一些;特殊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性别、父母教育程度、教养方式、经济条件等有关,干预方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但需要更长的时间干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1 前言  11-12
2 对象与方法  12-15
3 结果  15-34
4 讨论  34-44
结论  44-48
  参考文献  45-48
综述  48-59
  特殊家庭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因素  48-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59-60
附录二 论文所用调查表  60-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3.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4.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7.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9.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B844.2
  10.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1.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2.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13.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4. 高中生身体意象的认知干预研究,B842.1
  15.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6.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7.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18.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9.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20.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21.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