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的研究

作 者: 陈磊
导 师: 林立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关键词: 低温 振动 关联性 联合作用 振动损伤
分类号: R13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手臂振动病多发于寒冷地区,对低温环境中接振工人进行低温和振动防护,对于预防手臂振动病、防止手臂振动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低温敏感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神经损伤的关联性,以及低温与振动及其联合作用对家兔周围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使用恒温冷库对新西兰家兔进行低温处理,在低温处理前、后对血浆血管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Ⅱ)、一氧化氮(NO)浓度及左后肢坐骨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程度,确定低温敏感性指标。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确定的低温敏感性指标,将家兔分为低温高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以及低度敏感组,然后对各敏感组分别进行接振试验。接振试验后对血管ET、AngⅡ、NO浓度及坐骨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指标等进行测定,确定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神经损伤的关系。第三部分: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接振组、低温组、以及低温+接振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其它三组分别进行振动、低温、以及低温+振动处理。分别于试验前后测定血管ET、AngⅡ、NO浓度及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指标,确定低温与振动及其联合作用对周围血管、神经系统的损伤。结果1.与低温试验前比较,低温试验第7天家兔ET浓度升高(P<0.01),SCV变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延长(P<0.01)。经过5天恢复后,上述三项指标均恢复到试验前水平(P>0.05),确立为低温敏感性指标。2.与接振试验前比较,试验后SCV、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ET、AngⅡ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振试验后,SCV、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在低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高度敏感组依次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依次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T、AngⅡ浓度在低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高度敏感组依次增高,NO浓度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低温试验后的低温敏感性指标血浆ET浓度、SCV测定值分别与接振后的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指标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MCV、运动神经远端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测定值及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指标ET、AngⅡ、及NO测定值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各试验组ET、AngⅡ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率减慢,波幅减小,潜伏时延长(P<0.05)。试验后,联合作用组ET、AngⅡ浓度大于低温组和接振组,NO浓度小于低温组和接振组(P<0.05);联合作用组SCV、MCV慢于低温组和接振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波幅小于低温组和接振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长于低温组和接振组(P<0.05)。对各指标进行析因分析显示低温与振动间存在协同作用(P<0.05)。结论1.低温能够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周围循环、神经功能损伤;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各异,ET浓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可作为低温敏感性指标。2.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神经、血管功能损伤具有关联性,随低温敏感性的升高,振动性神经、血管功能损伤也随之加剧。3.低温能够加剧振动性周围循环功能与神经功能损伤,低温与振动在振动病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符号说明  11-12
前言  12-14
第一部分 低温对周围循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及敏感性指标的确定  14-22
  材料和方法  14-19
  结果  19-20
  讨论  20-22
第二部分 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敏感性 关联性的实验研究  22-34
  材料和方法  22-28
  结果  28-31
  讨论  31-34
第三部分 低温与振动联合作用对周围循环 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34-43
  材料和方法  34-38
  结果  38-41
  讨论  41-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6
综述  46-54
致谢  54-55
发表论文及学术会议交流论文  55-56
英文论文  56-90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0

相似论文

  1. 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TG663
  2. 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容错控制研究,TB535.1
  3.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4.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粉煤灰制备低温陶瓷泡沫材料的研究,TU52
  7.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8.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9. Pseudomonas sp.RT-1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表达,TQ925
  10.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11. 蒸汽管路系统结构振动研究,TK284.1
  12. 拟南芥GEF家族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研究,Q945.78
  13.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14.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15. 170F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优化降低割草机振动的研究,S817.111
  16. 心脏离子通道SCN5A基因和minK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R541.75
  17. BeF,BeO,AlO分子的基态及低激发态势能函数研究,O561.3
  18. 复合材料闭合薄壁梁的模态阻尼预测,TB33
  19. 轴流式通风机叶片振动的非接触式测量,TD441.2
  20. 大跨度硬岩隧道爆破对地表质点振动的影响规律,U455.6
  21. 悬臂梁时变系统设计及虚拟实验研究,TJ30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劳动卫生 > 职业性疾病预防 > 振动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