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于睿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经验总结

作 者: 何晓倩
导 师: 于睿
学 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眩晕 从肝论治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眩晕即头晕与目眩。头晕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目眩指眼花,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之发,究其病因病机虽错综复杂,但不外虚实两途。导师于睿教授根据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对《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句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从病机上看,于师认为肝气抑郁,肝阳上亢,肝旺脾虚,肝肾阴虚等都可导致眩晕病各种症状的发生,即本病的发生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亦与心、脾、肾三脏及胆腑相互关联。因此,在临床治疗眩晕时,应强调“肝”,而非只言“肝”。应用五脏的生克乘侮关系,在治疗上以治肝为主,兼调他脏。临床主要采用(1)疏肝调血法,柴胡疏肝散加减;(2)镇肝熄风法,镇肝熄风汤加减;(3)健脾疏肝法,逍遥散加减;(4)平肝潜阳法,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诸药合用,使肝气得舒,气血调达和畅,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眩晕之目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前言  6-7
文献综述  7-16
  1 古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7-8
  2 现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  8-9
  3 辨证施治  9-15
  4 眩晕的治疗展望  15-16
正文  16-23
  1 历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16-17
  2 于睿教授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17-19
  3 根据吾师临床经验,认为眩晕常见论治方法如下  19-20
  4 注重预防与调摄  20-21
  5 病案举例  21-23
参考文献  23-25
致谢  25-26
个人简历  26

相似论文

  1.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2.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3. 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R249.2
  4.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5. 主观视觉水平线在单侧前庭周围病变中的应用研究,R764.04
  6. 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R747.2
  7. 下肢消肿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疗效,R687.3
  8. 640例眩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R255.3
  9. 张明波教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经验总结,R255.3
  10.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11. 田振国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R249
  12. 眼针与中药并用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临床观察,R255.3
  13. 黄可佳教授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经验,R271.12
  14. 梁学林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经验总结,R271.111
  15. 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R259
  16. 消瘤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R734.2
  17. 基于META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文献评价及临床研究试验方案建立,R711.5
  18. 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神经分布实验性研究,R681.5
  19. 针刺单、双侧睛明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观察,R246
  20.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医案、医话(临床经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