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李毅平
导 师: 王泳;张学光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免疫学
关键词: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株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类号: R3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由于表达丰富的协同刺激分子以及分泌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DCs可以有效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DCs的分化发育过程包括未成熟和成熟两个阶段,而DCs的生物学功能也与其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在免疫稳态时,未成熟DCs(immature DCs, iDCs)通过不断摄取死细胞相关产物维持细胞正常的更新换代。当缺乏炎症因子时,这些iDCs表达较低水平的协同刺激分子,从而诱导引流淋巴结内T细胞无能、凋亡或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当感染发生时,iDCs在抗原和炎症因子的刺激下成熟,进入淋巴组织刺激初始或静息T细胞活化,从而介导效应T细胞应答。总之,DCs的功能主要依赖于细胞活化成熟的程度,不同亚群的iDCs参与诱导和维持外周耐受,而最终发育成熟的DCs可有效地促进效应T细胞的产生。由于基因缺损、移植等原因,DCs的成熟过程常常被打乱,从而可能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有报道显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体内存在IFN-α刺激DCs缓慢活化。另外,在小鼠疾病模型中应用未活化DCs可显著改善急性GVHD的恶性程度。因此,调节DCs的活化程度有可能成为治愈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强大的调节功能,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让人期待。目前研究发现,MSCs不但可以抑制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和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 NK)细胞的活化,也能抑制细胞或非特异性丝裂原介导的T细胞增殖。虽然MSCs对许多免疫细胞都具有直接的负调控效应,但MSCs对免疫应答的起始过程——DCs的成熟——是否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还不清楚。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研究小鼠和人MSCs对DCs分化成熟的影响。在第一部分中,小鼠骨髓(bone marrow, BM)细胞经mGM-CSF和mIL-4刺激5 d可得到iDCs,与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体外共培养,同时加入LPS刺激4 d。结果发现,对照组DCs悬浮生长并大量聚集成团,细胞表面出现树枝样突起,呈典型的成熟DCs形态。而共培养组DCs散在分布,细胞呈圆形,无树枝样突起;细胞表型检测发现,共培养组DCs表面CD11c、MHC-Ⅱ、CD86、CD40的表达均受到抑制;共培养组DCs细胞数低于对照组,提示C3H10T1/2细胞还可以抑制DCs的扩增;此外,共培养组DCs刺激脾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且伴随IFN-γ和IL-10分泌的减少。在第二部分中,首先从人胎盘分离得到MSCs并进行鉴定,随后分别研究了胎盘源MSCs(placenta derived MSCs, PMSCs)对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PB)和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 UCB)单核源DCs分化成熟的影响。胎盘组织经Ⅳ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可获得人PMSCs,运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形态和表型的鉴定,证实已成功培养得到MSCs。同时应用hGM-CSF和hIL-4诱导获得人PB和UCB单核源DCs,然后与PMSCs进行共培养。结果显示,即使在LPS刺激下,共培养组DCs表面CD80、CD86、CD83、CD40的表达仍受到明显抑制,而CD14的表达则被上调。另外,PB单核源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受到抑制。综上所述,本实验表明MSCs可以在细胞形态、表型、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四个方面抑制DCs的成熟。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SCs免疫调节DCs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带来启示和帮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研究背景  10-27
  1 树突状细胞  10-17
  2 间充质干细胞  17-20
  参考文献  20-27
第一部分 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对小鼠骨髓源树 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  27-41
  材料与方法  28-31
  结果  31-38
  讨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1
第二部分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  41-51
  材料与方法  42-44
  结果  44-47
  讨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1
小结与展望  51-52
综述  52-63
  参考文献  57-63
本研究所获基金资助  63-64
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64-65
缩略词表  65-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259
  2. TACI-Ig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及部分机制,R593.241
  3.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4.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5. 3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R725.9
  6. OX40/OX40L在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R593.241
  7. 妊娠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相关性的研究,R714.25
  8. 淋巴器官中的树突状细胞在神经—免疫通路中的作用,R392
  9. 温度敏感型纳米载体的构建与评价,R943
  10. 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R735.2
  11. 输注人PBMC建立“人—鼠”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R392
  12. Sema-3a对树突状细胞B7-H4表达的影响,R392
  13. CD226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R593.241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小鼠MHC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R55
  15. CD86及NF-κB在IL-10修饰的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R779.65
  16. 白介素-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角膜移植中作用的研究,R779.65
  17. SOCS1沉默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喉癌免疫效应,R739.65
  18.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R733.7
  19. DC-CIK细胞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免疫效应机制研究,R733.7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IL-10和IL-13基因调控序列甲基化状态研究,R593.241
  21. 胱抑素C试剂盒的研发及临床应用,R593.2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免疫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