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真实世界中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 者: 江永进
导 师: 陈建昌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心血管内科学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氯吡格雷
分类号: R5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炎症刺激、血小板异常激活状态与机械应力诱发不稳定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堵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其中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而P-选择素(P-selectin)是目前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本研究通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浆P-选择素来比较300 mg、450 mg和600 mg三种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波立维)对ACS患者血小板聚集与活化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择期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选择合适的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9.4±12.7岁,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植入支架1~3枚。根据随机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不同,将实验组分成三组即300 mg组(22例)、450 mg组(22例)、600 mg组(21例),负荷氯吡格雷的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继以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维持。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7.3±13.4岁,仅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维持。测定实验组服用氯吡格雷前即0h、服药后2h、4h、6h、24h、72h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选择素浓度。测定对照组服药前即0h、服药后6h、24h、72h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选择素浓度。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结果:1.各实验组在用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与P-选择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2.①各实验组服用氯吡格雷后2h及以后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 <0.05),在用药24小时内,以6h时的血小板聚集率最低。②450 mg组、600 mg组在2h、4h、6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300 mg组对应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P <0.05);而450 mg组与600 mg组在2h、4h、6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则相接近,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①各实验组服用氯吡格雷后各时间点的P-选择素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 <0.05)且在72h内各时间点的P-选择素浓度依次呈下降趋势。②450 mg组、600 mg组在2h、4h、6h、24h的血浆P-选择素浓度明显低于300 mg组对应时间点的P-选择素浓度(P <0.05);而450 mg组与600 mg组在2h、4h、6h、24h的P-选择素浓度则相接近,无显著统计学差异。4.①随着服用氯吡格雷时间的延长,氯吡格雷反应性总体上有改善的趋势;相对于实验组,对照组起效较慢,但在72h时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总体上也达到30%的较理想水平。②实验组300 mg组、450 mg组和600 mg组分别有2例、2例、1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始终﹤10%,即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结论:1.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提示ACS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活化明显。2.与氯吡格雷300 mg组相比,450 mg组与600 mg组在用药后24小时内对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的抑制程度更高,起效更快;而450 mg负荷剂量所达到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与600 mg相当,为减少潜在的出血等可能的不良反应,推荐将450 mg作为急诊PCI术前氯吡格雷的常规负荷剂量。对于ACS患者,越早给予氯吡格雷负荷,越早受益。3.同实验组相比,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75 mg/d)起效缓慢,但在72h亦可达到较理想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对于非急诊PCI或需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也可给予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2. 布地奈德雾化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E-选择素的影响,R563.9
  3. 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蛋白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R541.4
  4.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强化抗血小板对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R541.4
  5. 黏附分子P-选择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6.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机械性肠梗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72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LOX-1的变化及意义,R541.4
  8. 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探讨,R541.4
  9.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0. 重组七鳃鳗RGD肽抗血栓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1. 纤维蛋白原、血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2. 血浆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探讨,R541.4
  13. 氯吡格雷对心肌梗死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R542.22
  14.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血小板糖盏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5. 氯屈膦酸二钠、普拉格雷以及医药中间体的合成,TQ463
  16. 氯吡格雷及其杂质A和C的合成与晶型制备和非对映异构体的性质研究,TQ460.6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调节性T细胞稳态变化研究,R541.4
  18. 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的功能研究,R543.5
  19. 血链球菌和/或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R781.4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R541.4
  21. 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R54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