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 者: 尹冬
导 师: 石庆华
学 校: 江西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生育期 杂交晚稻 氮素吸收 产量形成
分类号: S511.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的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4个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在基础地力和较低施氮量条件下,随生育期延长产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生育期为107d的早熟品种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50kghm-2和基蘖肥占80%时获得;生育期为115d和124d的中熟品种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95kghm-2和基蘖肥占70%时获得;生育期为132d的迟熟品种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240kghm-2和基蘖肥占50%时获得。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熟品种主要靠增穗增产;中熟品种在足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穗粒数增产;迟熟品种在适宜穗数基础上主要通过大穗增产。(2)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条件下,4个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总吸氮量随施氮量和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量和基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在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各品种总吸氮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品种间总吸氮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时期在秧田期和抽穗-成熟期,中、早熟品种在生育前、中期有吸氮优势,迟熟品种在生育后期有吸氮优势,氮素表观利用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3)4个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株型上存在差异。在相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条件下,株高和上部3节节间长度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条件下,株高和上部3节间的长度随施氮量和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顶3叶的叶长、叶宽和叶角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倒1、2叶叶长、叶宽和叶角随基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4)在基础地力和较低施氮量条件下,随生育期的延长4个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总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相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条件下,各品种的高峰苗数、有效穗数随生育期的延长而下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延长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条件下,各品种的高峰苗数、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和基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穗分化期、抽穗期叶面积指数(LAI)和抽穗后剑叶叶绿素(SPAD)均随总施氮量和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5)在江西双季稻地区,早熟和中熟品种通过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和提高基蘖肥施用比例能获得较高产量,生育期超过130d的迟熟品种生产上有一定风险。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7
  1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10-12
    1.1 水稻氮素利用的现状  10
    1.2 氮素吸收利用的评价  10
    1.3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途径  10-11
    1.4 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差异  11-12
  2 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产量形成及增产途径研究进展  12-14
    2.1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形成特征  12-13
    2.2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增产途径  13-14
  3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14-16
    3.1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吸收特性  14-15
    3.2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利用特性  15
    3.3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15-16
  4 不同生育期品种氮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出发点  16-17
第二章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17-36
  1 材料与方法  17-18
    1.1 试验材料  17
    1.2 试验设计  17
    1.3 土壤理化性质  17-18
    1.5 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18
    1.6 数据处理  18
  2 结果与分析  18-33
    2.1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9-21
    2.2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21-25
    2.3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群体发育的影响  25-30
    2.4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株型的影响  30-33
  3 小结与讨论  33-36
    3.1 小结  33-34
    3.2 讨论  34-36
第三章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36-55
  1 料与方法  36-37
    1.1 试验材料  36
    1.2 试验设计  36
    1.3 土壤理化性质  36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6-37
    1.5 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37
    1.6 数据处理  37
  2 结果与分析  37-52
    2.1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7-40
    2.2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40-45
    2.3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群体发育的影响  45-50
    2.4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株型的影响  50-52
  3 小结与讨论  52-55
    3.1 小结  52-54
    3.2 讨论  54-55
第四章 全文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3.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4.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5.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6.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7. 不同菠菜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机理研究,S636.1
  8. 超级杂交稻苗情动态模拟研究,S511
  9. 膜下滴灌条件下杂交棉水氮响应特征研究,S562
  10. 水稻氮素利用基因型鉴定筛选及其响应研究,S511
  11. 枣树需水规律与灌溉制度研究,S665.1
  12.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S161
  13. 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467
  14. 不同灌水和施氮对河西地区春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S512.12
  15. 长期施肥对麦玉两熟作物光合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S513
  16.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氮素吸收利用与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S511
  17. 淮北麦茬田地力水平与施氮量对超级稻徐稻3号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S511
  18.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早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S511.31
  19. 不同土类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S511
  20. 定植期对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及模拟研究,S68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按成熟时期早迟分 > 晚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