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膜下滴灌条件下杂交棉水氮响应特征研究

作 者: 祁通
导 师: 侯振安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杂交棉 滴灌施肥频率 氮素吸收 产量
分类号: S5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和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水氮利用率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管理目标。滴是一种最有效的灌溉方式,有助于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2007和2008年),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用量及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探讨杂交棉水氮需求规律及水肥效应,为膜下滴灌条件下杂交棉水肥管理和水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杂交棉(标杂A1)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在初花-盛铃期,持续时间40天左右,吸收的氮素养分量占总量的60 %~65 %;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速率在盛花期前后达到最大。随着氮肥用量或灌溉量的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和高峰期推迟,但持续时间相似,最大积累速率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及产量受水、氮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在一定的范围内,杂交棉干物质重、氮素积累量和产量随灌溉量(360-520 mm)和氮肥用量(150-360 kg·hm-2)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灌溉量(600 mm)和氮肥用量(450 kg·hm-2)过大并不能促进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增加产量。水、氮用量和灌溉施肥频率显著影响杂交棉的干物质重、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高灌溉频率有利于0-40 cm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促进杂交棉生长,显著增加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中氮(360 kg·hm-2)和低氮(270 kg·hm-2)水平下,增加滴灌施肥频率可显著促进杂交棉生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但是氮肥用量较大(450 kg·hm-2)时,滴灌施肥频率对棉花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在杂交棉的水肥关键时期,适当的提高滴灌施肥频率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棉适宜的灌溉量为500-520 mm,氮肥用量为300-360 kg·hm-2,杂交棉水肥关键期(播种后80-100d)灌溉施肥频率保持在5 d左右。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前言  9-18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9-10
  1.2 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0-16
    1.2.1 水分效应  10-11
    1.2.2 施肥效应  11-12
    1.2.3 水肥互作效应类型  12
    1.2.4 水肥耦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13
    1.2.5 滴条件下的水氮效应研究  13-16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8
    1.3.1 研究目标  16
    1.3.2 研究内容  16
    1.3.3 技术路线  16-18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研究方法  18-23
  2.1 试验区概况  18
  2.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18-20
    2.2.1 水氮用量对杂交棉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18-19
    2.2.2 灌溉量和频率效应试验  19-20
    2.2.3 施氮量和频率效应试验  20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0-21
  2.4 测试项目与方法  21
    2.4.1 土壤  21
    2.4.2 植物  21
  2.5 计算与数据处理  21-23
    2.5.1 干物质和氮素养分积累  21
    2.5.2 氮素积累量和氮肥表观回收率  21-22
    2.5.3 肥料偏生产力计算  22
    2.5.4 水分利用率计算  22
    2.5.5 数据处理  22-23
第三章 不同水氮用量对杂交棉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23-37
  3.1 灌溉量对杂交棉的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23-27
    3.1.1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3-25
    3.1.2 氮素积累  25-26
    3.1.3 产量  26
    3.1.4 水分利用效率  26-27
  3.2 施氮量对杂交棉的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27-30
    3.2.1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7-29
    3.2.2 氮素吸收与积累  29-30
    3.2.3 籽棉产量  30
  3.3 不同水氮量对杂交棉的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30-35
    3.3.1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0-33
    3.3.2 氮素吸收  33-34
    3.3.3 产量  34-35
  3.4 小结  35-37
第四章 灌溉量和频率效应研究  37-43
  4.1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7-38
  4.2 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积累量  38-40
    4.2.1 干物质积累动态  38-39
    4.2.2 干物质重  39-40
  4.3 产量  40-41
  4.4 水分利用率  41
  4.5 小结  41-43
第五章 施氮量和频率效应研究  43-49
  5.1 干物质积累动态  43-44
  5.2 干物质重  44-45
  5.3 氮素吸收  45-46
  5.4 产量  46-47
  5.5 氮肥偏生产力  47-48
  5.6 小结  48-4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9-51
  6.1 主要结论  49-50
  6.2 研究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6
致谢  56-57
作者简历  57-58
导师评阅表  58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3.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4.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5.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6.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7.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8.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9.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0.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1.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2.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3.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4.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5.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16. 氮肥及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1
  17.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8.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9.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20.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21. 赣东北再生稻轻型化种植模式播期优化及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