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意义研究
作 者: 欧阳毅璐
导 师: 余万予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全国城市运动会 历史 现状 发展 战略意义
分类号: G8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推动城市体育运动发展,培养运动后备人才”是原国家体委对全国城市运动会赛事的比赛宗旨的概述,高度体现了全国城运会作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国内仅次于全运会的大型综合赛事盛会是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综合体育运动盛会,是中国体育事业史中重要的篇章,具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从“1988年城运会”至即将在江西南昌举行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通过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城市运动会已经发展到相对规范化的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城市化已经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体育作为一项文化活动统属于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体育作为文明的载体,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以全国城市运动会为主线,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演变为主体,合理划分全国城运会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城运会与其他运动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对全国城运会的各方面进行详细的、科学的、系统的阐述和研究,希望能使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城市运动会的发展历史、以及众多城市运动会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功能、作用、价值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演变着,怎样审视新时期全国城运会的价值定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举行给主办的城市留下的除了健全的基础设施和精彩的赛事外,更应该有丰富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全面健身意识的增强,市场体育的开发及以体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文章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分析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起源,指出文章研究的目的、价值及创新之处,对相关文献作出概括,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追溯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诞生始末,以及对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解。第三部分描述了全国城市运动会会旗、历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会徽及吉祥物,并详细阐述了他们所代表的意义。第四部分通过对文献的收集以及对全国城运会的分析,文章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初创期、转型期和发展期。第五部分对先前的研究进行剖析,总结出全国城市运动会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立足于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全国城市运动会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城运会存在的问题。第七部分为了让全国城市运动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全文做出总结:走法制化的改革与发展道路、走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道路、走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1 前言 7-13 1.1 研究起源 7 1.2 研究目的 7-9 1.2.1 阐述全国城运会的发展历程,加深人们对其正确的了解与客观认识 7-8 1.2.2 阐述城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探讨其存在价值,对全国第七届城运会起到启示作用 8 1.2.3 探索城运会的内在特征,完善城运会的系统化研究 8 1.2.4 探析城运会的运行机制,提出改良建议 8-9 1.3 研究对象 9 1.4 文献综述 9-11 1.5 研究价值与创新 11-12 1.6 研究方法 12-13 1.6.1 文献资料法 12 1.6.2 逻辑归纳法 12 1.6.3 比较分析法 12 1.6.4 专家访谈法 12-13 2 全国城市运动会溯源及发展概述 13-15 2.1 全国城市运动会诞生的始末 13-14 2.2 全国城运会的发展概况 14-15 3 全国城运会会旗、会徽及吉祥物 15-22 3.1 全国城运会会旗 15 3.2 历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会徽简述 15-18 3.3 历届全国城运会吉祥物 18-22 4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发展历程 22-28 4.1 城运会初创时期:第一届城运会至第三届城运会 22-24 4.2 城运会转型期:第四届城运会至第五届城运会 24-26 4.3 城运会发展期:第六届城运会至今 26-28 5 全国城运会特点分析 28-34 5.1 以“推动城市体育运动发展,培养运动后备人才”为宗旨 28 5.2 申办形式仿造奥运会申办模式 28-30 5.3 管理模式由省级政府主办转向城市市级政府主办 30 5.4 比赛规模不断扩大,为“举国体制”战略服务 30-31 5.5 城运会的市场化运作越来越普及 31-32 5.6 运动员参赛资格越来越严厉 32-34 6 全国城市运动会的战略意义与城运会存在的问题 34-41 6.1 城运会的战略意义及历史地位 34-37 6.1.1 城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4-36 6.1.2 城运会在举国体制中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36 6.1.3 城运会极大促进了承办地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6-37 6.2 城运会存在的有关问题 37-41 6.2.1 城运会竞赛项目的设项问题 37-38 6.2.2 兴奋剂与裁判问题 38 6.2.3 城运会市场化和法制化问题 38-39 6.2.4 体育后备人才交流和培养、教育问题 39-41 7 结语 41-43 参考文献 43-48 附录 48-49 致谢 49-50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50
|
相似论文
-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