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功能性金融监管制度研究

作 者: 虞增鑫
导 师: 胡鸿高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金融监管模式 功能性监管 机构性监管 统一监管 牵头监管
分类号: F8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监管,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依照金融法律、法规,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所有行为、活动进行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监管作为一种政府行为的存在有其法理学与经济学依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伴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间的界限被打破,混业经营成为主流;金融创新提速,新产品、新业务不断涌现。传统的机构性监管越来越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哈佛大学教授默顿和博迪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监管理论——功能性金融监管理论。功能性监管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具备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并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这一理论提出后迅速得到各国的实践,表现为三种模式:统一监管模式、牵头监管模式和伞形监管模式。在实践对功能性监管运用较为成功的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它们都实现了从机构性监管过渡到功能性监管,笔者通过分析、评价这三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过程,寻找出他们共性的和能普遍适用的地方,以供转型中国家参考。而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是机构性监管,同样面临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的挑战,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功能性监管理论恰能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由此笔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功能性监管的两套建议,试图为我国监管体制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部分又分为六章,全文约四万字。前言部分首先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简要评议,最后说明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为金融监管基础理论,笔者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做了法理上的分析和经济学上的考察,指出金融监管的法理依据在于权力制衡力量和金融监管法作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经济学依据为金融系统存在不完全竞争性和法律的不完备性。随后笔者简要回顾了世界金融监管发展历史,并说明金融监管的一般目的和监管模式的分类。第二章详细解读功能性监管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和现实需求。随着金融自由化发展,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经营格局已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而在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下,僵化的机构性监管不能适应金融业持续发展,同时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也造成重复监管与“监管漏洞”。在传统的机构性监管下面临着监管困境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监管模式取代传统的机构性监管模式。第三章介绍了功能性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即金融体系的功能观。从功能角度来理解金融体系,无论金融机构和业务如何变化,金融体系所实现的六个基本功能是不变的。功能观以更为稳定的视角来观察金融体系,摆脱了金融机构固化的、既定的观点,能有效的促进金融创新,顺应金融发展。第四章阐述功能性监管理论的基本内容。功能性监管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并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它的实现通过结合模块化理论,将金融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并由不同的监管机构来监管,而不论这些模块的提供者。功能性监管的主体也可以是一元的或多元的,区别在于监管者间的协调发生于部门内还是部门间。本章最后详细介绍功能性监管的理想模式,即CME设计框架。第五章运用比较法学、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英、美、日三国的监管体制进行研究,以期找出它们的共性之处为我国监管体制改革提供现实参考,结论就是功能性监管也可以在机构性监管框架内得以实现。第六章将视角转向国内,在分析我国现行机构性监管体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践,提出两套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结语部分,针对全文的分析,通过对两套改革方案的比较,得出结论:牵头监管模式可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而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统一监管模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5
第一章 金融监管基础理论  15-21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5-17
    一、金融监管必要性的法理分析  15-16
    二、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经济学考察  16-17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历史回顾  17-19
    一、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监管时期  18
    二、金融业推行机构性监管时期  18
    三、机构性监管转型时期  18-19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模式  19-21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19-20
    二、金融监管的模式  20-21
第二章 功能性金融监管理论的产生背景  21-26
  第一节 功能性监管理论的实践背景——混业经营与金融创新  21-23
    一、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21-22
    二、金融创新发展迅猛  22-23
  第二节 功能性金融监管的现实需要——机构性监管下的困境  23-26
第三章 功能性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金融功能观  26-31
  第一节 金融功能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26-28
    一、金融功能观——针对金融体系新的理解方式  26-27
    二、金融功能观的影响  27-28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28-31
第四章 功能性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  31-40
  第一节 功能性金融监管的概念与特征  31-32
    一、功能性金融监管的概念  31
    二、功能性金融监管的特征  31-32
  第二节 功能性监管的实现  32-34
    一、功能性监管与模块化理论  32-33
    二、功能性监管的主体结构  33-34
  第三节 功能性监管的优势分析  34-36
    一、功能性监管能防止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  34-35
    二、功能性监管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35
    三、功能性监管能减少"监管套利"  35
    四、功能性监管更符合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原则  35-36
    五、功能性监管有利于跨国监管合作  36
  第四节 功能性监管的理想模式——CME功能性监管框架  36-40
    一、CME框架的基本原则  36-37
    二、监管主体的组织机构和权限划分  37-38
    三、对CME设计的功能性监管框架的简要评议  38-40
第五章 国外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考察与评价  40-50
  第一节 英国统一监管模式及评价  40-43
    一、英国统一监管的形成  40-42
    二、对英国监管模式的评价  42-43
  第二节 美国伞形监管模式及评价  43-46
    一、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历程  43-44
    二、对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下金融监管模式的评价  44-45
    三、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45-46
  第三节 日本统一金融监管模式及评价  46-48
    一、日本统一金融监管模式的形成  46-47
    二、对日本统一监管模式的评价  47-48
  第四节 结论:功能性监管可在机构性监管框架内实现  48-50
第六章 构建我国功能性监管体制的建议  50-59
  第一节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  50-53
    一、我国机构性监管体制的确立过程  50-51
    二、我国机构性监管体制下的弊端  51-53
  第二节 我国功能性监管体制的框架设计  53-59
    一、功能性监管理论对构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意义  53-55
    二、我国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的建构  55-59
结语  59-60
注释  60-65
参考文献  65-69
后记  69-70

相似论文

  1. 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F832.51
  2.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研究,F832.1
  3.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F832.1
  4. 论英国统合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启示,F835.61
  5.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F832.1
  6. 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F832.1
  7. 关于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思考,F832.1
  8.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F832.1
  9. 论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选择,F832.1
  10. 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922.28
  11. 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业监管模式的研究,F832.1
  12. 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影响的国际经验,F832.1
  13. 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F832.1
  14. 金融监管法下的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D922.28
  15.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922.28
  16. 美、日、英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变革趋势研究,F831
  17.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研究,F832.1
  18. 论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F832.1
  19. 混业经营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法律定位研究,D922.28
  20. 金融监管模式选择论,F83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银行体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