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尼洋河流域水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作 者: 王洪亮
导 师: 杨永红
学 校: 西藏大学
专 业:
关键词: 尼洋河 水环境 调查 评价 容量 保护对策
分类号: TV21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状况改善至关重要。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水环境的过渡开发利用,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加剧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通过损耗资源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代价过大,这是我国目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介绍了贯穿整个林芝地区的尼洋河流域的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对尼洋河流域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污染现状分析,得到了沿河七个乡镇对尼洋河流域的污染现状,即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养殖业发展增加的牲畜养殖量以及生活污水的增加量、排放量、污染负荷贡献量。对尼洋河沿河七个乡镇上下游及尼洋河出口的15个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了丰枯水期的监测,得到了尼洋河河流14个水质指标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沿程变化情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三种方法对尼洋河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三种方法对尼洋河河流水质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在评价期内,枯水期三种方法分析所得该流域水体的大多数监测断面属于污染水体,且均将污染目标指向氮指标和P指标;在评价期内,丰水期三种方法分析所得该流域水体的53.3%断面属于Ⅲ类以上水体,此时污染目标指向氮指标、COD指标和P指标,其他断面则属于Ⅲ类以下水体,此时污染目标指向氮指标。总之,在评价期内三种方法分析所得该流域水体大多数监测断面氮污染指标高于Ⅲ类水体的标准值,分析原因是由于山体矿物质含量高,水流与山体冲刷严重所致。采用了一维模型计算了尼洋河河流的水环境容量。从计算结果表明:以Ⅰ类标准作为水质控制目标,尼洋河流域对CODCr的纳污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水环境容量空间,特别是丰水期更大(810350.36 kg/d),而枯水期则小一些(31788.30 kg/d),丰枯相差25.5倍;以Ⅲ类水作为控制目标,尼洋河枯水期对氨氮的纳污能力已经超标627.29 kg/d,其中第一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严重超标2066.77 kg/d,该数据异常应该与上游邦杰塘草原过度放牧导致畜禽粪便量增加有关;丰水期还能纳污35177.35 kg/d的容量。分析了水环境保护原则和保护任务,结合内地水环境保护和防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尽快制定流域管理法规、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采用工程措施防治污染、建立农村水管理新模式、重视科研和人才支持等五条符合尼洋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对策,努力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为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终将为尼洋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2.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5.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6.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7.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8.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9.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0.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14.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15. 烟杆基活性炭制备及对低浓度磷化氢吸附净化研究,X712
  16.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17.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18. 岸线变化对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X55
  19. 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四氧化三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3.71
  20. 漓江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X826
  21.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 > 水资源开发 >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