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GM1对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张士忠
导 师: 朱涛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甘脂钠盐注射液(GM1) 生物素葡聚糖胺 轴突
分类号: R65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应用神经营养药物GM1对损伤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分析并评价其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探寻脊髓损伤后GM1给药的最佳时间窗,并讨论GM1对于损伤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在显微镜下,利用自制的显微刀片右侧半横断切割损伤大鼠T10脊髓,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2、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6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开窗,不行脊髓损伤)、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给药)、治疗组(GM1腹腔给药),除假手术组外均行脊髓半横断损伤,n=42。3、所有动物均选择7个时间点,即:术前1天、术后立即、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术后28天,术后按照体重比一次给药,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及BBB评分,持续至伤后12周。4、各组大鼠各时间点随机抽取3只,均于给药后2周,立体定向仪下,利用微量注射器行大脑感觉运动区BDA顺行示踪剂注射,并于注射BDA2周后取脊髓病理标本,快速冰冻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脊髓附近的神经轴突走行。5、除注射BDA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4%多聚甲醛液心脏灌注,取损伤部位脊髓,进行HE、GFAP等染色。观察伤后脊髓形态、轴突再生、脊髓空洞、胶质瘢痕增生等改变。6、应用显微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对BDA切片、GFAP切片,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student’s t-test)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比较多组数据间的差异性,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成功稳定,且伤口整齐,重复性好,损伤程度恒定,解剖定位准确,功能障碍亦确定,便于进行SCI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2、术前所有动物BBB评分均为21分,手术动物损伤后1天内均呈右下肢瘫痪,随后开始逐渐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动物评分均逐渐增加,但各组之间恢复的程度不同。伤后3d-2w这一阶段BBB评分增加速度最快,2w-5w这一阶段增速仍较快,伤后5w-8wBBB评分增幅逐渐缓慢,8w以后BBB评分不再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对比分析BBB评分变化可以看出:脊髓损伤后0-14天GM1给药,能够促进大鼠BBB评分增加,两者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超过14天GM1给药,对大鼠BBB评分改变影响不大,两者数据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动物各时间点BBB评分都为21分。3、BDA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顺行示踪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脊髓轴突显色清晰、着色均匀,各时间点没有变化,能够顺利通过T10段脊髓下行。对照组和治疗组损伤脊髓处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脊髓半横断痕迹,在损伤处有荧光显色剂浓集,对照组神经纤维极少突破损伤脊髓下行,术后≤2周内GM1给药动物神经纤维可以通过损伤脊髓下行,术后>2周GM1给药组动物轴突下行不明显。伤后>2周动物治疗组和对照组着色都不明显,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4、GFAP在假手术组表达很少,各个时间点没有变化。脊髓损伤动物术后1~14天GFAP表达持续增加,对照组和GM1治疗组差别不明显。术后≤2周GM1给药组动物,在脊髓损伤2周以后GFAP表达开始减少,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GM1给药组和对照组GFAP表达差别不大,但都呈增高表现。结论:1、显微镜下制作的Wistar大鼠T10段脊髓半横断模型,损伤程度恒定,解剖定位准确,功能障碍确定,重复性好。2、术后14天内GM1给药有助于脊髓损伤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增加,尤以术后7天内给药效果更好。术后>2周GM1给药对动物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3、脊髓损伤早期应用GM1有助于再生轴突穿过损伤脊髓下行,应用BDA顺行示踪技术观察到神经轴突在脊髓内的走行,伤后>2周应用GM1效果不明显。4、GM1腹腔给药能够减轻损伤大鼠脊髓半横断处GFAP的形成,缓解胶质瘢痕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物理阻碍。综上所述:GM1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促进轴突再生、减少胶质瘢痕的物理阻碍,有效时间窗为伤后2周,最佳时间窗为伤后1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符号说明  11-12
前言  12-14
  研究现状、成果  12-13
  研究目的、方法  13-14
材料与方法  14-25
结果  25-35
讨论  35-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7-48
综述  48-6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GM1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  48-56
  综述参考文献  56-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6.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7.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8.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9. 电磁轨道炮外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TJ399
  10.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1.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2.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13.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14.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15.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16.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17.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18.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19.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20. SOA高校迎新系统中的SDO模型的研究与实现,G647
  21.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脊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