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实验设计中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初探

作 者: 王增阳
导 师: 郑小平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设计 基本素质构成 教育理论 教育技术 创新 探究
分类号: G63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进行必要的物理实验设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显得日趋重要。因此,本文将沿着“物理实验设计—物理实验设计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提高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基本素质的策略”这一思路,对实验设计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笔者对物理实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再研究,提出教师进行实验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其次,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物理教师开展实验设计的基本素质构成;最后,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技术素质、相关学科素质、创新素质以及探究素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把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的素质因素和物理实验设计本身两者联系起来,使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分析讨论。概括了在实验设计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构成,并对此作了理论和实例分析。本文试图弥补在教师实验设计领域中教师素质研究的空白,并且希望这些理论能在对提高物理教师的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方面有所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9
  1.2 关于本研究的现状分析  9-11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2
第二章 物理实验概论  12-19
  2.1 物理实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2
    2.1.1 物理实验的定义  12
    2.1.2 物理实验的特点  12
    2.1.3 物理实验的分类  12
  2.2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上的地位和作用  12-13
  2.3 物理教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3-14
    2.3.1 物理教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13
    2.3.2 物理教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3-14
  2.4 物理实验和物理实验设计关系  14
  2.5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4-15
  2.6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5-19
第三章 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与物理实验设计  19-24
  3.1 新课程的理念  19
    3.1.1 课程性质  19
    3.1.2 课程总目标  19
    3.1.3 课程具体目标  19
  3.2 加快物理教师的角色转换  19-21
    3.2.1 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区别  19-20
    3.2.2 新课程下物理教师的角色转换  20-21
  3.3 教师进行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必要性  21-22
    3.3.1 新课程物理实验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实验设计的必要性  21-22
    3.3.2 学校的实验条件决定了教师进行实验设计的必要性  22
    3.3.3 学生差异性决定了教师进行实验设计的必要性  22
  3.4 教师进行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22-23
  3.5 新课程下教师和物理实验的关系  23-24
第四章 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24-43
  4.1 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概论  24-25
    4.1.1 知识结构  24
    4.1.2 素质结构  24-25
  4.2 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25-43
    4.2.1 教育理论素质  25-29
    4.2.2 教育技术素质  29-32
    4.2.3 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32-35
    4.2.4 创新素质  35-39
    4.2.5 探究素质  39-43
第五章 提高物理教师实验设计基本素质的策略  43-55
  5.1 中学物理教师的素质现状  43-44
  5.2 提高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基本素质的策略  44-55
    5.2.1 培养教育理论素质的策略  44-46
    5.2.2 培养教育技术素质的策略  46-49
    5.2.3 培养相关学科知识素质的策略  49-51
    5.5.4 培养创新素质的策略  51-52
    5.2.5 培养探究素质的策略  52-55
第六章 总结  55-57
  6.1 研究成果  55-56
    6.1.1 雄厚的现实实验基础  55
    6.1.2 丰富的素材积累  55
    6.1.3 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55-56
  6.2 今后研究的重点  56
  6.3 展望  56-57
参考文献  57-60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3.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4.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5.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6.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7.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8.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9.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10. 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G852-4
  1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3.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14.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15.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16.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17.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G633.3
  18.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19. 温州市生猪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探究,X713
  20. 生本教育前置性研究中的家校合作探究,G459
  21. 教育创新的反应扩散模型的研究,G4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