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5%碳酸氢钠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气的影响

作 者: 李桂芹
导 师: 吴秀英
学 校: 中国医科大学
专 业: 麻醉学
关键词: 5%碳酸氢钠 单肺通气 血气 呼吸 酸碱平衡 电解质 循环
分类号: R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前言单肺通气(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的肺通气/血流(V/Q)比值失调、静脉血掺杂、肺内分流(Qs/Qt)增加,PaCO2升高,PaO2降低,所以呼酸倾向和代酸倾向不可避免。碳酸氢钠(NaHCO3)注射液多用于严重的酸碱失衡和心肺复苏患者中,在开胸患者OLV麻醉中应用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拟评价5%NaHCO3注射液对开胸OLV患者术中血气的影响。实验对象与方法择期成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体重:55~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等分三组。Ⅰ组:空白对照(n=20);Ⅱ组:5%NaHCO3注射液30 ml(n=20);Ⅲ组:5%NaHCO3注射液60 ml(n=20)。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咪达唑仑3 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按体重及生命体征计算输液量5~10 ml/(kg·h),在患者开胸侧上肢行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麻醉深度指数(CSI)、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后气管插管,维持以吸入1~2%异氟烷、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和间断静注维库溴铵0.02~0.03 mg/kg。OLV后应用5%NaHCO3注射液(Ⅱ组:1 ml/min;Ⅲ组:2 ml/min)。三组均采用定容模式机械通气,呼吸频率(RR)12~18次/min,潮气量(VT)8~10 ml/kg,吸呼比(I:E)1:1.5或2。维持CSI值在38~60之间,PETCO2在35~45 mmHg之间,MAP的波动幅度≤20%基础值。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30 min时(T2)、手术完毕前双肺通气时(T3)采外周动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前一般情况比较:三组年龄、性别、体重、左/右开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组内比较:SpO2三组T1和T3时间段与T0时间段组内比较有所升高(P<0.01)。PaO2三组麻醉后均升高,与T0比较(P<0.05或P<0.01)。SaO2三组在麻醉后均升高,与T0比较(P<0.01)。Qs/Qt三组麻醉后均增加,与T0组内比较(P<0.01)。血钾三组在麻醉后均下降,Ⅰ组T3时间段与T0时间段组内比较(P<0.05)。血氯三组在麻醉后均升高,与T0组内比较(P<0.05或P<0.01)。pH值Ⅰ组下降明显,T2、T3时间段与T0时间段组内比较(P<0.05和P<0.01)。BE三组在麻醉后均下降,与T0比较(P<0.05或P<0.01)。SBP、DBP三组在麻醉后均下降,与T0组内比较(P<0.05或P<0.01)。HRⅢ组T2时间段比T0时间段高(P<0.05)。麻醉后同时间段组间比较:SaO2在T2时间段Ⅲ组比Ⅰ组和Ⅱ组高,(P<0.05)。BE在T2时间段、T3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P<0.05和P<0.01)。DBP在T2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P<0.05)。三组均无苏醒延迟,Ⅲ组患者苏醒最快,与Ⅰ组比较(P<0.05)。讨论血气分析是临床麻醉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尤其侧卧位OLV患者血气分析更为重要,这是由OLV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决定的。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V/Q比值失调、Qs/Qt增加,静脉血掺杂、PaO2降低。虽然HPV效应可使非通气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减少了肺内分流,但仍有约9%~27%的患者可发生显著低氧血症。正是由于V/Q比值失调、Qs/Qt增加,静脉血掺杂、PaCO2升高,所以呼酸倾向不可避免;PaO2降低,组织供氧不足,无氧酵解增加,代酸倾向亦不可避免。短时间OLV肾不能对呼酸进行代偿,机械通气下肺也不能对代酸进行很好代偿,混合型呼酸、代酸倾向最终导致血液pH值降低。本研究在OLV后应用5%NaHCO3注射液。结果表明:1、Ⅲ组呼吸系统维持较好:SaO2在Ⅲ组T2时间段比Ⅰ组和Ⅱ组高,与正常情况下相比较PaO2与SpO2和SaO2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其可能的原因:①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误差。②氧离曲线右移,严重影响了SpO2与PaO2的相关性。2、Ⅲ组酸碱度变化较小:三组在麻醉后pH值均有所下降,Ⅰ组下降明显。BE值在麻醉后也均下降,T2、T3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应用5%NaHCO3注射液后,患者的pH值和BE值下降幅度均减小,使患者血液氧离曲线右移减少、SaO2较高有利于血液运氧。应用5%NaHC03注射液60ml不影响患者PaCO2。3、对电解质的影响:三组在麻醉后钾离子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麻醉后血液稀释有关。三组在麻醉后钠离子、阴离子间隙(AG)无明显变化,氯离子均升高,即有高氯性代酸倾向。4、Ⅲ组心血管系统相对平稳:三组SBP、DBP在麻醉后均有下降,DBP在T2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Ⅲ组HR在T2时间段比T0时间段高。其可能的原因:①麻醉本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②氢离子浓度增加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③氢离子浓度增加可引起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5、其他:Ⅲ组苏醒期迅速以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应用5%NaHCO3注射液60m1维持患者的生理更为平稳、各个器官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有利于药物代谢有关。结论5%NaHCO3注射液60ml能使OLV下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相对平稳,血液pH值和BE值下降幅度减小,使患者血液氧离曲线右移减少、SaO2较高有利于血液运氧。手术中患者pH值接近中性或手术前状态,有利于各个器官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应用5%NaHCO3注射液60ml后不会加重OLV下CO2排除障碍的程度。对Qs/Qt未见有明显的影响。

全文目录


一、摘要  5-12
  中文论著摘要  5-8
  英文论著摘要  8-12
二、英文缩略语  12-13
三、论文  13-32
  前言  13
  实验对象与方法  13-15
  实验结果  15-28
  讨论  28-31
  结论  31-32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32-33
五、参考文献  33-35
六、附录  35-50
  综述  35-48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48-49
  致谢  49-50
  个人简介  5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60Si2Mn钢热机械损伤行为研究,TG142.15
  3.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4. 二次风射流对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空气动力场的研究,TK229.66
  5.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6.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7.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TN914.42
  8.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9.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融合蛋白TB10.4-F1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研究,R725.6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R743.33
  13. 锥形束CT联合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研究,R734.2
  14. Breath Figure法构建若干漆酚金属聚合物规则图案的研究,O634
  15. 生产用水高度循环对造纸施胶的影响和改善,TS727.5
  16. 基于化学链方式制取O2-CO2混合气的实验研究及分析,O611.3
  17.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9.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20.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21. 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R3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手术学 > 麻醉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