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球蛋白自组装纤维的形成及静电屏蔽调控研究

作 者: 王昌盛
导 师: 唐传核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关键词: 大豆蛋白 7S球蛋白 11S球蛋白 自组装纤维化
分类号: TS20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何提升豆类蛋白资源的加工利用水平,拓宽其工业应用的范畴,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并揭示大豆7S和11S球蛋白在pH2.0、离子强度0-300 mM条件下加热诱导的纤维自组装纤维化途径及其相关机理,重点研究静电屏蔽作用对自组装纤维化过程的调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7S和11S球蛋白溶液的粘度随加热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大,而两种蛋白加热15 h后的粘度在较低剪切速率和较高剪切速率范围内粘度大小相反。Th T荧光显示7S自组装纤维的“构筑单元”主要生成于加热的初始阶段(<0.5 h),延长加热时间有助于“构筑单元”或纤维的形成。Congo Red光谱也显示,加热一定时间后,有淀粉样纤维形成,但不同样品间的变化趋势则呈现出多样性。远紫外圆二色(Far-UV CD)光谱表明,7S球蛋白的椭圆率变化要强于11S球蛋白及其混合蛋白。原子力显微镜(AFM)显示7S球蛋白,11S球蛋白及两者的混合物(1:1,w/w) 80℃下加热12 h均形成了淀粉样纤维,但形成自组装纤维的结构特性不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则可以看出,7S球蛋白比11S球蛋白更容易发生水解。这可能是因为7S球蛋白中带电荷的氨基酸总量(酸性+碱性氨基酸)含量要远高于11S球蛋白,使得7S球蛋白更容易发生水解和构象变化。这种水解程度和构象变化的差异造成了自组装纤维化能力的差异。动态光散射(DLS)数据表明,7S和11S球蛋白的粒度分布是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向粒径增大的方向平移的。但两种蛋白的平均粒径呈现出不同的变化:7S球蛋白在较低离子强度下(0-200 mM),平均粒径的变化则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300 mM),平均粒径则持续增加;11S球蛋白则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Th T荧光则显示增加离子强度或者蛋白浓度则可以加速“构筑单元”的形成。Far-UV CD光谱表明,不同离子强度下7S球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类似,在215 nm处的椭圆率在离子强度为0-100 mM范围内与Th T荧光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200-300 mM范围内则出现偏差。近紫外圆二色(Near-UV CD)光谱表明,7S球蛋白的在280 nm处的椭圆率变化较为剧烈,且与离子强度呈现正相关性。AFM则证实离子强度和蛋白浓度均可以促进7S和11S球蛋白的自组装纤维化。SDS-PAGE则可以看出离子强度对7S和11S球蛋白水解程度影响不大,因此同种蛋白的自组装纤维聚集过程主要取决于蛋白分子间斥力和引力的平衡。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3
  1.1 引言  12
  1.2 大豆蛋白概述  12-15
    1.2.1 大豆蛋白的营养性质及开发利用  12-13
    1.2.2 大豆蛋白组分分类  13
    1.2.3 7S 球蛋白的分子特性  13-14
    1.2.4 11S 球蛋白的分子特性  14-15
  1.3 自组装  15-22
    1.3.1 生物结构自组装  15-16
    1.3.2 蛋白质的自组装  16-17
    1.3.3 蛋白质自组装纤维的机理  17-20
    1.3.4 食品中球蛋白自组装纤维的研究现状  20-22
  1.4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22-23
    1.4.1 立题依据  22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2-23
第二章 大豆7S 和11S 球蛋白自组装纤维的形成及表征  23-37
  2.1 引言  23
  2.2 材料与方法  23-26
    2.2.1 实验材料  23
    2.2.2 主要试剂  23-24
    2.2.3 仪器设备  24
    2.2.4 试验方法  24-26
  2.3 结果与讨论  26-35
    2.3.1 表观粘度  26-27
    2.3.2 Th T 荧光检测和Congo Red 光谱分析  27-30
    2.3.3 AFM 分析  30-32
    2.3.4 远紫外CD 光谱分析  32-34
    2.3.5 SDS-PAGE 分析  34-35
  2.4 大豆蛋白自组装纤维聚集的机理讨论  35-36
  2.5 本章小结  36-37
第三章 静电屏蔽作用改善大豆75 球蛋白的自组装纤维化研究  37-52
  3.1 引言  37
  3.2 材料与方法  37-39
    3.2.1 实验材料  37
    3.2.2 主要试剂  37-38
    3.2.3 仪器设备  38
    3.2.4 试验方法  38-39
  3.3 结果与讨论  39-51
    3.3.1 zeta 电位  39-41
    3.3.2 DLS 分析  41-43
    3.3.3 Th T 荧光分析  43-45
    3.3.4 CD 光谱分析  45-47
    3.3.5 AFM 分析  47-50
    3.3.6 SDS-PAGE 分析  50-51
  3.4 本章小结  51-52
第四章 静电屏蔽作用改善大豆11S 球蛋白的自组装纤维化研究  52-63
  4.1 引言  52
  4.2 材料与方法  52-54
    4.2.1 实验材料  52
    4.2.2 主要试剂  52-53
    4.2.3 仪器设备  53
    4.2.4 试验方法  53-54
  4.3 结果与讨论  54-62
    4.3.1 zeta 电位  54-55
    4.3.2 DLS 分析  55-57
    4.3.3 Th T 荧光分析  57-59
    4.3.4 AFM 分析  59-61
    4.3.5 SDS-PAGE 分析  61-62
  4.4 本章小结  62-63
结论与展望  63-65
参考文献  65-7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5-76
致谢  76-77
附件  77

相似论文

  1. 醇提浓缩大豆蛋白的物理改性,TS201.21
  2. 淡水鱼糜及其复合素材微波加热的特性研究,TS254.1
  3. 大豆蛋白纤维机织面料缝纫平整度的研究,TS941.63
  4. 功能性大豆蛋白的制备及应用,TS201.21
  5. 大豆蛋白—多糖共价复合物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TS201.2
  6.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6发酵大豆蛋白粉及其抗氧化肽的研究,TS201.2
  7. 大豆蛋白胶粘剂改性及应用研究,TQ433.431
  8. 大豆种质资源种子11S球蛋白的SDS-PAGE表型多样性,S565.1
  9. 大豆种质11S球蛋白A_(1a)B_(1b)、A_5A_4B_3和A_3B_4亚基缺失的分子机制,S565.1
  10. 酸碱处理对大豆胶黏剂胶接性能的影响,TQ432
  11. 大豆蛋白与多糖复合物乳化性质的研究,TS201.21
  12.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大豆11S球蛋白方法的建立,S565.1
  13. 大豆蛋白的酶法改性及其在猪肉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1
  14. 定向酶解大豆蛋白及其ACE抑制肽研究,R151
  15. 蛋白质分子修饰及加工特性研究,TQ936.1
  16. 大豆11S、7S球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与淀粉相互作用研究,TS201.2
  17. 7S和11S大豆球蛋白的分离及酶解研究,TS201.2
  18. 化学修饰大豆蛋白胶粘特性的研究,TQ430.1
  19. 大豆蛋白的凝胶特性及其应用,TS201.2
  20. 高浓度大豆蛋白体系乳化性能及其和结构的关系,TS21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食品化学 > 蛋白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