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蛋白的酶法改性及其在猪肉肠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孙婉
导 师: 潘思轶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关键词: 7S球蛋白 11S球蛋白 改性 功能特性 猪肉肠 质构特性
分类号: TS2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4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栽培作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料资源。大豆中的蛋白属于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相比,无论在营养还是在价格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许多国家为弥补植物蛋白质供应不足,积极开展了以大豆蛋白作为新蛋白资源的研究,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大豆蛋白主要组分为7S和11S球蛋白,它们对大豆蛋白的各项物化特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对于7S和11S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目前,在分子层面对7S和11S球蛋白分别进行改性修饰的技术研究较少。本文从6个品种大豆中筛选出适宜品种,对其SPI,7S及11S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比较,通过用碱性蛋白酶对7S和11S球蛋白改性,评价其改性后结构、功能特性的变化及其对猪肉肠凝胶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豆品种筛选采用BandScan电泳软件分析6个品种大豆蛋白亚基的含量。通过比较发现7S与11S比值主要分布在0.25-0.27之间,其中中豆36的7S与11S比值较高为0.268。通过质构特性、得率及色度比较6个品种大豆SPI对猪肉肠凝胶特性的影响发现,与添加其它品种的SPI相比,在猪肉肠中添加中豆36的SPI可显著提高猪肉肠的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回复性和凝胶强度,同时还可显著提高猪肉肠的得率和亮度。2.7S,11S球蛋白及SPI的结构表征及功能性质的研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对7S,11S球蛋白及SPI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可以推断7S,11S球蛋白及SPI均以α-螺旋结构为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同一放大倍数下,7S、11S球蛋白和SPI单体分子表面呈现不同性状。SPI单体分子表面光滑,7S球蛋白表面出现坑洼部分,而11S球蛋白表面呈现鳞片状;对其巯基及疏水性测定比较发现,SPI中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均最高,其次是11S球蛋白,而7S球蛋白中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较低;11S球蛋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而7S球蛋白的疏水性相对较低。评价了SPI、7S及11S球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SPI中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11S球蛋白具有较强的凝胶性和吸油性;7S球蛋白具有较高的持水性和乳化性。3.7S,11S球蛋白及SPI在猪肉肠中的初步应用评价了7S、11S球蛋白、SPI及杜邦蛋白对猪肉肠的质构特性、得率及色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SPI、7S及11S球蛋白相比,添加杜邦蛋白可显著提高猪肉肠的质构特性,如猪肉肠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回复性,得率及亮度。相比较添加单一的7S、11S球蛋白及SPI虽对猪肉肠有一定的影响,但结果并不理想。4.碱性蛋白酶酶法改性后7S、11S球蚩白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在猪肉肠中的应用评价了碱性蛋白酶水解7S和11S球蛋白后,其结构特征及功能性质的变化,并将不同水解度的7S和11S球蛋白分别加入猪肉肠中,研究其质构特性,得率及色度的变化,以单因素为基础,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红外光谱中7S球蛋白酰胺Ⅱ带逐渐消失;表面结构开始疏松,紧密性逐渐减弱,而其功能性质也伴随发生变化,如乳化活性和吸油性整体上升,乳化稳定性先增加后减少;当将其添加到猪肉肠中,发现水解度为12%时,可显著提高猪肉肠的品质,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度11%,添加量1.5g。11S球蛋白通过水解后,其红外光谱中酰胺Ⅱ带逐渐消失;蛋白表面结构开始疏松,逐渐破裂;当将其添加到猪肉肠中,研究发现水解度为9%时,可显著提高猪肉肠的品质,并且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度10%,添加量1.5g。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2.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3.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4.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5.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6.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7. 聚砜的合成及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TQ433.437
  8.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9.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抗蠕变性能研究,TQ342.61
  10.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11.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12. 对下肢体残疾者裤装结构与功能特性的研究,TS941.2
  13.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14.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15.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6. LDH和Mg/Al/Fe-Mt对水中磷、铬的吸附效果研究,X703
  17.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18. 环氧树脂/金属基体、环氧树脂/颜填料界面改性研究,TQ630.1
  19. 改性膨润土应急处置泄漏液态有机物的研究,X703
  20. 醇提浓缩大豆蛋白的物理改性,TS201.21
  21. 改性活性炭吸附染料及稻壳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 > 基础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